第238章 历史尘埃(2/2)
“是他。”沈瀚山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他本名……已不重要。年轻时,他是我与你父亲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有天赋、最具野心的同行者。我们三人,曾立志要揭开意识之谜,为人类寻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康庄大道。”
他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的苍松,仿佛在凝视遥远的过去:“起初,我们志同道合。但后来,路径产生了分歧。你父母,还有我,更倾向于探索、引导、共生,相信生命的多样性本身就是宇宙的恩赐。而他……‘星’,他目睹了太多因混乱、无序而导致的悲剧,无论是微观的个人,还是宏观的文明。他逐渐偏执地认为,唯有建立一种‘绝对秩序’,一种摒除了所有情感波动和随机性的、高度统一的意识框架,才能让文明实现永恒的和谐与稳定,避免自我毁灭。”
“他认为我们的道路是软弱和低效的,是纵容混乱。”沈瀚山转过身,眼神复杂,“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分道扬镳。他带着他的一部分追随者消失了,后来才逐渐演变成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星耀会’。你父母后来的研究,包括‘启明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证明他所选择的‘秩序’并非唯一,也并非最优的解。”
林晓月听得心潮澎湃,她终于将父母的研究、星耀会的由来、以及星海中“逻辑核心”所代表的思潮,串联成了一条隐约的时间线。一切的源头,竟始于祖辈一场关于文明走向的友谊与决裂。
下节:未尽的警告与新的谜题
在箱子的最底层,林晓月发现了一本父亲沈瀚山的工作日志,并非正式的研究记录,更像是随手的灵感速记和私人备忘。在其中一页的角落,她看到了一幅用铅笔匆匆绘制的、极其复杂的星图草稿,旁边标注着几个模糊的坐标和两个字:“井?避?”
她立刻调动权限,通过“晓光”网络和星寰研究院的数据库,对这幅星图和坐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令人震惊——这幅星图所指向的方位,与之前“先行者”提到的“起源之井”,以及“明薇号”无人科考船传回数据中显示的“沉寂文明数据库”所在区域,存在着高度重合!
而在日志的另一处,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是父亲潦草而急促的字迹,仿佛是在极度紧迫的情况下写就:
“‘星’的触角……已伸向‘井’。他追求的并非知识……是‘钥匙’。警惕……‘归墟’……并非终结……是……另一种形态的……‘秩序’……”
“钥匙”?“归墟”是另一种形态的“秩序”?
父亲这未尽的警告,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林晓月心中。她原本以为“星耀会”和“逻辑核心”只是追求效率和控制,但现在看来,“星”的终极目标可能更加深邃和可怕。他想要的,或许是利用“起源之井”中的某种力量,对整个宇宙的意识生态进行一场彻底的、“格式化”般的重塑!
“爷爷,”林晓月声音有些干涩,“‘星’他……还活着吗?以某种形式?”
沈瀚山缓缓摇头:“不知。或许他的肉体早已消亡,但他的意识,他的执念,或许早已与他所追求的‘绝对秩序’融为一体,成为了某种……更永恒,也更可怕的存在。”
晓辰似乎感受到了妈妈凝重的情绪,放下镇纸,爬过来抱住她的腿,仰着小脸,清澈的眼睛里映照着妈妈沉思的面容。
林晓月抱起儿子,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小身体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历史的尘埃已然拂去,露出的却是更加惊心动魄的真相和未解的谜题。一场跨越了世代、关乎宇宙生命形态未来的博弈,原来早已悄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