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贵在坚持(1/2)
稳定的出品和热情(尽管有时疲惫)的服务,让“平安饭店”的口碑在周边几个村子慢慢发酵。
来这里吃饭的,不再仅仅是图方便的村民和偶尔路过的散客。
开始有附近小工厂的老板,打电话来预定几份实惠的工人餐。有家里办小事、不想大动干戈的村民,会来订上几个硬菜端回去。
甚至有一次,邻村一家人给老人过寿,嫌去镇上饭店麻烦,直接在“平安饭店”包了两桌,虽然把平安和秀玲忙得够呛,但结算时那一笔不算小的收入,让他们看到了小店更多的可能性。
“看来……咱这店……还真有点……搞头。”晚上算账时,平安看着比往常厚实一些的收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带着成就感的笑容。
他不再仅仅是把开店当作赌气和打发时间,而是开始真正思考如何经营得更好。
生意渐好,忙碌依旧,甚至更甚。但一家人之间的氛围,却在悄然改变。
平安不再轻易把烦躁发泄在锅勺上,他学会了在忙碌的间隙,靠在厨房门框上喘口气,看着前厅志远忙碌的背影和秀玲与客人熟络地打招呼,眼神里多了几分平和与感激。
秀玲的抱怨也少了。
她看到丈夫的转变,看到儿子的付出,看到小店实实在在的进账,再多的辛苦似乎也都能咽下去了。
有时送菜回来,看到平安给她留在一旁的饭菜,心里也会泛起一丝暖意。
最辛苦的依然是志远。
每天县城乡下两头奔波,人都瘦了一圈。大丽虽然支持,但偶尔也会在电话里流露出心疼:“志远,要不咱请个人在县里店帮忙吧?你总这么跑,身体吃不消。”
志远总是笑着说:“没事,妈那边离不开人。等小店再稳定稳定,走上正轨就好了。”他从未在父母面前表露过丝毫为难,把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了下来。
这份默默的担当,平安和秀玲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呼啸。但“平安饭店”里却总是热气腾腾。
炖菜的香味在寒冷的空气中能飘出更远,吸引着更多寻求温暖和饱足的人。
平安特意多准备了几样炖锅:萝卜炖羊肉、白菜豆腐粉条煲、土豆番茄牛腩……热乎乎地端上桌,驱散了客人一身的寒气。秀玲熬的免费小米粥也倍受欢迎,常常是熬上一大锅,不到饭点结束就见底了。
一个飘着细雪的傍晚,最后一桌客人满意地离开后,志远插上店门的插销,秀玲开始清扫,平安则照例在后厨清理灶台。
屋里弥漫着饭菜余香和淡淡的煤气味,混合成一种独特而踏实的生活气息。
秀玲扫着地,忽然直起腰,对后厨的平安说:“等过年,咱也歇几天。好好过个年。”
平安在里面应了一声:“……行。”
志远一边擦着吧台,一边接口道:“到时候我提前把年货都备齐,咱一家好好热闹热闹。”
“平安饭店”这块朴素的招牌,在风雪中静静伫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