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都市判官以武为笔 > 第310章 旧物有余温

第310章 旧物有余温(2/2)

目录

学生们很专业,也很懂事,没有大张旗鼓,只是选取角度,安静地记录着老李头工作的场景——那双粗糙的手如何精准地切割皮料,如何穿针引线,如何一点点将破损修复如初。他们还拍下了墙上那些锦旗,以及偶尔进来修鞋、配钥匙的老街坊与李大爷熟稔的交谈。

陈默则在一旁,用笔在本子上简单记录着老李头口述的那些与鞋子有关的小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又通过苏婉清的关系,联系上了一位在本地文化圈小有名气、专注于民俗和非遗保护的退休老教授。陈默没有动用苏氏集团的名义,只是以武馆馆主的身份,向老教授讲述了老李头和这条老街的故事,并邀请他有空来看看。

老教授起初并没太在意,但耐不住陈默的诚恳,在一个午后溜达了过来。

他先是站在修鞋铺外看了一会儿,然后信步走了进去。他没有打扰正在忙碌的老李头,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墙上的工具、半成品,听着老李头与顾客之间那种自然而亲切的交流。

当他的目光落在那面“妙手回春”的锦旗,以及陈默整理出来的、那些写在便签纸上的小故事时,这位见多识广的老教授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他找到陈默,语气带着一丝激动:“小伙子,你做的这个事,有意义啊!这不只是修鞋,这是活着的‘器物修复’技艺,是流淌在街巷里的‘人情博物馆’!这种承载了社区记忆和情感的老手艺、老店铺,本身就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么能简单地用‘业态不符’就一刀切掉呢?”

陈默心中一动,知道找对人了。他要的就是这种来自专业领域的、有分量的声音。

“教授,光我们说可能不够,”陈默适时提出,“改造办公室那边,更看重规划和标准。”

老教授扶了扶眼镜,脸上露出一种学者特有的执拗:“规划和标准,也要为人服务,为文化让路!我回去就写个材料,从民俗文化和社区营造的角度,论证保留这类特色老店的必要性和价值!我倒要看看,是冷冰冰的图纸重要,还是这活生生的城市记忆重要!”

一股微弱却坚定的力量,开始悄然汇聚。它源自于那些不起眼的旧物,源自于老人手上岁月的温度,也源自于一个普通人不愿放弃的坚持。

陈默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距离真正改变结果还很远。但至少,他们不再是无力的被动接受者。希望的星火,已在旧物余温中悄然点燃。

(第三百一十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