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 第31章 屯田策

第31章 屯田策(2/2)

目录

司马懿设立了专门的“屯田都尉”、“典农中郎将”等官职,脱离地方行政体系,直属于都督府,专门负责屯田事宜。他制定了严苛的考课制度,以垦田数目、粮食产量、水利工程完成度作为考核地方官和屯田官的核心指标,优者重赏,劣者严惩,甚至罢官夺职。对于屯田的军民,也明确奖惩,多收者可得余粮,懒惰者受鞭笞乃至更重刑罚。其法度之严,令行禁止,效率极高。

其四, teologiovation and tool iprovent (技术革新与工具改进)。

司马懿并非墨守成规之辈。他注意到蜀地传来的关于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农具的模糊传闻(虽然细节难知),便下令工匠尝试仿制改进。同时,他也鼓励本土的农具改良,推广深耕细作之法。尽管在尖端技术上可能暂时不及拥有陈到“点拨”的蜀汉将作院,但这种重视技术、讲求实效的态度,无疑提升了屯田的效率。

司马懿的这一套组合拳,并非没有遇到阻力。部分骄横的武将认为让士兵种地有损武人体面,消极应付;一些地方豪强不愿看到大量荒地被开垦、流民被安置,影响了他们兼并土地、隐匿人口的利益,暗中作梗;甚至洛阳朝中,也有质疑之声,认为司马懿不务整军备武之正业,一味埋头种田,是否别有用心?

对于这些,司马懿的处理方式尽显其政治手腕。对怠慢的将领,他或调职,或申饬,或以雷霆手段处置一两个典型,立威全军。对地方豪强,他采取拉拢与打压并施的策略,许以部分商业利益或小吏职位,换取其对屯田政策的支持,对顽固不化者,则借由清查户籍、惩治贪腐等名义,果断铲除。对于洛阳的猜疑,他则不断上表,详细陈述屯田之于边防的重要性,汇报取得的“显着成效”,并时常将屯田所获的部分粮草“进献”朝廷,以示忠心无私。

他的耐心与手腕逐渐收到了成效。数年之间,荆豫二州,尤其是南阳地区,面貌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荒地被大片开垦,禾稼青青,取代了昔日的蒿草。重新疏浚的沟渠如银带般纵横交错,滋养着干渴的土地。军屯的粮仓日益充盈,民屯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流民渐次回归,户口有所增长。虽然还远未达到“府库充盈,仓廪如山”的程度,但已然摆脱了原先那种濒临崩溃的窘境,呈现出一种复苏的生机。

宛城都督府内,司马懿看着各地报上的屯田汇总文书,尤其是那稳步增长的粮食库存数字,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满意的神色。他捻着胡须,对长子司马师道:“治国如烹小鲜,急不得,也乱不得。粮草,便是这锅中之米。米足,则军心稳,民心安,纵有风波,亦可不惧。”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西方,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看到了汉中:“诸葛亮有陈到助其强兵利器,我有屯田之策富国强本。未来之争,看的是谁根基更牢,谁更能耗得起!”

……

汉中,丞相府。

细作将司马懿在宛城大力推行屯田、兴修水利的详细情报,源源不断地送至诸葛亮的案头。

诸葛亮仔细翻阅着这些文书,越看,神色越是凝重。他放下最后一卷帛书,沉默良久,方才对坐在下首的陈到叹道:“叔至,你看这司马仲达……真乃世之枭雄也!”

陈到接过文书快速浏览,亦是心头凛然。他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屯田命令,而是一套极其系统、务实且高效的战略执行体系。从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工程建设到利益协调,司马懿展现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统帅的才能,更是一个成熟政治家、治国能臣的深厚功底。

“丞相,”陈到沉声道,“司马懿此举,看似埋头内政,实则为长远之战做准备。其兴修水利,开掘广漕渠,不仅为灌溉,更为将来可能的粮草转运、兵马调动预作铺垫。此人深谙‘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之理,其志非小,其威胁……恐更在曹真、曹休之上!”

诸葛亮缓缓点头,羽扇轻摇的速度慢了下来:“是啊。我以‘木牛流马’解粮运之难,他以‘广漕渠’与大规模屯田积粮草之厚。我设‘将略堂’育将才,他则稳扎稳打,夯实根基。此人隐忍善谋,不急不躁,乃我大汉未来之心腹大患!”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北方:“先前只知其善战,如今观其理政,方知其能实不亚于其用兵。曹叡用此人督荆豫,实乃一把双刃剑。既能御吴镇蜀,亦可能……尾大不掉。”

陈到深以为然:“必须加快我等之步伐了。元戎营需尽快完成改制,白毦兵亦需加强应对各种复杂地形的训练。下一次北伐,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更加稳固、更难撼动的对手。”

诸葛亮转身,目光坚定:“然也!司马懿在积蓄力量,我等更不能有丝毫懈怠!传令下去,各营练兵,需更加从严!‘木牛流马’量产,需再提前!待到时机成熟,我倒要看看,是他的屯田根基厚,还是我大汉的兵锋利!”

宛城的屯田策与汉中的整军经武,如同两位绝顶高手在无声地隔空过招。

一方深挖洞,广积粮,稳扎稳打;一方砺刀锋,革新技,蓄势待发。

中原的未来,在这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目标一致的努力中,被推向了一个更加难以预测的关口。

司马懿的身影,在诸葛亮与陈到的心中,已然从一个需要警惕的对手,上升为了一个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战而胜之的未来大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