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司马懿的急行军(1/2)
洛阳,魏国皇宫。
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帝曹叡高坐龙庭,脸上尚带着一丝未褪尽的稚气,但眼神中已有了属于帝王的威仪与此刻难以掩饰的惊怒。
殿内,辅政大臣与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气氛却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废物!一群废物!”曹叡将一份来自陇右的紧急军报狠狠摔在御阶之下,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太守,食君之禄,竟敢不战而降!将朕的疆土,拱手让于蜀寇!诸葛亮……陈到……他们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跑到祁山去的?!”
阶下群臣噤若寒蝉。大将军曹真脸色铁青,他负责西线防御,如今陇右瞬间糜烂,他首当其冲,难辞其咎。大司马曹休面带忧色,目光不时瞟向东方,担心东吴是否会趁火打劫。司空陈群则是眉头紧锁,更关心内部维稳与粮草调度。
一片死寂中,一个沉稳甚至略带阴柔的声音响起:“陛下息怒。”
众人望去,只见抚军大将军、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的司马懿缓步出列。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如同古井无波,仿佛眼前的惊涛骇浪并未在他心中掀起多少涟漪。
“仲达有何见解?”曹叡强压怒火,看向这位被先帝曹丕临终托孤的重臣。他对此人观感复杂,既知其才,又本能地怀有一丝忌惮。
司马懿拱手,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陛下,诸葛亮狡诈,此乃声东击西之策。赵云出褒斜,旌旗招展,实为疑兵,意在牵制我关中主力。其真正目标,乃是陇右!欲断凉州,窥视关中,其志非小!”
曹真忍不住反驳:“司马督军此言,未免长他人志气!诸葛亮主力既在陇右,我关中大军正可迎头痛击赵云偏师,然后西进……”
“大将军!”司马懿打断曹真,语气依旧平稳,却透着一股急迫,“陇右若失,凉州不保,则关中侧翼洞开,长安永无宁日!届时诸葛亮据陇右之险,拥凉州之骑,进可攻,退可守,我将陷入被动!当务之急,非是理会赵云那支偏师,而是必须立刻稳住陇右战线,绝不能让诸葛亮彻底消化三郡,更不能让其攻克上邽!”
他转向曹叡,深深一躬:“陛下!诸葛亮初得陇右,立足未稳,民心未附,此乃天赐良机!请陛下许臣,即刻督雍、凉二州尚未丢失郡县之兵马,星夜驰援上邽!上邽乃陇西咽喉,只要上邽不失,诸葛亮便无法西联凉州,我军便可集结主力,逐步收复失地!若待其在陇右根基稳固,则大势去矣!”
司马懿的分析条理清晰,直指要害,连曹真一时也难以辩驳。曹叡年轻,但并非昏庸,他瞬间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
“仲达需要多少兵马?”曹叡追问。
“兵贵神速,臣只需本部精锐骑兵五千,持陛下节钺,沿途收拢陇右溃兵及诸郡留守部队,足矣!”司马懿回答得斩钉截铁,“关键在一个‘快’字!必须在蜀军合围上邽之前赶到!”
曹叡看着司马懿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又看了看面露难色的曹真等人,知道此刻已容不得犹豫拖延。他猛地一拍龙案:“准奏!即加封司马懿为都督雍凉诸军事,假黄钺,率精骑五千,火速驰援上邽!陇右战事,悉由仲达节度!望卿不负朕望,击退蜀寇,扬我国威!”
“臣,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司马懿伏地叩首,再抬头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的杀伐之意。
旨意一下,司马懿毫不耽搁,甚至未回府与家人道别,直接持节出城,点齐麾下最精锐的五千骑兵(多为并州、幽州突骑),携带十日干粮,轻装简从,如同离弦之箭,冲出洛阳,向西狂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