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都黑市易舆图(1/2)
贡院附近的气氛比前几日更加热烈。各地举子云集,客栈爆满,茶楼酒肆里终日人声鼎沸,高谈阔论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墨香、焦虑以及一种跃跃欲试的躁动。
江疏影再次来到“状元楼”茶肆,依旧选了二楼那个靠窗的僻静位置。她今日的装扮更显素净,脸上未施脂粉,眉宇间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轻愁,与周围那些或激昂、或忐忑的士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而更容易引人注目——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
她的目标,是那个名叫“允明”的士子。她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能自然接近他,并引起他兴趣的理由。
机会很快出现。邻桌几名士子正在激烈争论时政,焦点正是蒙古朝廷内部汉法与理财派之争。其中一人言辞激烈,抨击奥都剌合蛮等人聚敛无度,盘剥汉民,声音洪亮,引得周围几桌人都侧耳倾听。
“……长此以往,非国之福也!吾辈读书,当以天下为己任,岂能坐视佞臣当道,民不聊生?”那士子慷慨陈词。
这时,那个被称为“允明兄”的青年士子,江疏影已知他姓沈,名焕,字允明,缓缓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李兄所言甚是,然则贸然抨击,恐非上策。太子殿下仁厚,推崇圣学,正是我辈希冀所在。当务之急,乃是砥砺自身,以待时机,以正道佐明主,徐徐图之。”
他的话语不温不火,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先前那激昂的李姓士子也冷静下来,点头称是。
江疏影心中微动,这个沈允明,年纪虽轻,却颇有城府,懂得韬光养晦,并非一味的热血书生。她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仿佛自言自语,声音不大,却恰好能让邻桌听到:
“徐徐图之……谈何容易。只怕有人不愿见正道彰显,暗中掣肘,甚至……行那魑魅魍魉之事。”
她的话音刚落,沈允明的目光便看了过来,带着一丝探究。他显然记得江疏影,这个在茶肆有过一面之缘、气质独特的“妇人”。
“这位夫人似乎有感而发?”沈允明开口问道,语气平和。
江疏影抬起眼,迎上他的目光,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与一丝愤懑:“妾身一介女流,本不该妄议时政。只是听闻近日京城不甚安宁,似有宵小之辈,借科考之名,行构陷、收买之实,欲混淆视听,败坏士林清誉。想到诸位寒窗苦读的举子,或许有人不慎落入彀中,不免心生感慨。”
她的话,隐隐指向了“拂林院”可能在士子中安插眼线或收买人心的行动,这正是她从密码卷轴中破译出的信息之一。
沈允明闻言,眉头微蹙,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夫人此言……可有依据?”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江疏影轻轻摇头,叹道,“妾身夫家也曾是读书人,深知其中艰辛。只是提醒诸位,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在这京城是非之地,与人交往,还需多加谨慎。”她点到即止,不再多言,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沈允明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追问,但眼神中的疑虑和深思却浓了几分。他拱了拱手:“多谢夫人提醒。”
江疏影知道,种子已经埋下。像沈允明这样有抱负、有头脑的士子,必然会对这种潜在的危险产生警惕,并可能暗中调查。这或许能搅动贡院这潭水,分散“拂林院”的部分注意力。
离开茶肆,江疏影又在贡院附近的街道上徘徊,希望能再次“偶遇”王恂。但王恂并未出现。她不能一直守株待兔,必须另想办法。
就在她思索之际,一个缩着脖子、双手拢在袖中的干瘦汉子,看似不经意地从她身边蹭过,压低声音快速说了一句:“夫人可是在寻‘孤本’?城西‘鬼市’,或有收获。”
说完,那汉子便混入人群,消失不见。
江疏影心中一震!“孤本”?这是蛰龙司内部对于机密情报、特别是地图类文件的隐语!是周老先生派人来的?还是……“北溟”的“水纹”终于触及了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