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画舫琴音送密信(1/2)
秦淮河上的刺杀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金陵。次日,街谈巷议皆是对昨夜“芙蓉舫”遇袭的种种猜测,版本离奇,却鲜有人提及贺平与那神秘斗篷客的存在。官府贴出的告示语焉不详,只说是“水匪滋事”,加强了河面巡防,便草草了事。
江疏影心中清楚,这绝非寻常水匪。那艘袭击画舫上黑衣人训练有素、目标明确的行动,分明是专业的刺杀队伍。贺平背后牵扯的势力,远比她想象的更复杂、更凶险。乌衣巷的陷阱,秦淮河的刺杀,这两件事像两条毒蛇,缠绕在她心头,让她对金陵的局势感到前所未有的寒意。
她依旧每日去秦淮河畔探听消息,但更加小心谨慎。贺平经此一吓,定然如同惊弓之鸟,藏得更深。直接寻找他或那灰衣人,无异于自寻死路。她需要新的突破口。
这天傍晚,她依旧坐在那个熟悉的藕粉摊前,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河上往来船只。一艘中等大小、装饰清雅、不似欢场之地的画舫引起了她的注意。舫上未见寻欢作乐的宾客,只有一位身着素白衣裙的女子,独自坐在船头,面前摆着一架古琴。此时华灯初上,河上喧嚣渐起,那女子却仿佛置身事外,纤指轻拨,淙淙琴音如流水般泻出,竟是一曲《幽兰操》。
琴音清越,在这片靡靡之音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穿透喧嚣,清晰地传入江疏影耳中。她本不通音律,但在蛰龙司受训时,曾被迫学过一些基本的乐理和暗号知识,知道某些特定的曲牌、节奏,有时会被用来传递隐秘信息。
她凝神细听。那女子的琴技极为高超,《幽兰操》弹得婉转低回,意境幽远。但听着听着,江疏影渐渐察觉出一丝异样。曲调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几个关键的转折处,琴音的强弱、节奏的缓急,似乎遵循着一种不易察觉的、非乐曲本身固有的规律。
是错觉吗?她不敢确定,但一种直觉告诉她,这琴音不寻常。她假装欣赏,实则全神贯注,用指甲在桌面下悄悄划着,记录下那些异常的节奏点。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那白衣女子并未停留,抱起古琴,转身走进了画舫舱内。画舫也缓缓启动,向着下游驶去。
江疏影立刻付了钱,再次租下那条小舟,示意船夫跟上那艘琴舫,但务必保持距离,远远缀着。
琴舫行驶得不快,似乎并无明确目的地,只是在河上漫游。江疏影的小舟远远跟着,她则沉浸在刚才记录的节奏规律中,试图破解其含义。如果这是密码,那么密钥是什么?她想起蛰龙司用过的一种基于《诗经》或常见曲牌顺序的译码方式,但尝试了几种,都对不上。
正当她苦思冥想之际,琴舫在一处河湾停了下来。那里靠近城墙根,相对僻静,岸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只见舫舱帘幕掀起,一个身影敏捷地跳下船,快速隐入了竹林之中。虽然距离较远,且那人穿着深色衣物,但借着月光,江疏影依稀看到那人似乎背着一个长条状的包袱,身形……有几分像是那晚乌衣巷的灰衣人!
她的心猛地一跳!难道这琴音是给他的信号?这画舫是接应点?
她立刻让船夫靠向那片竹林的对岸,付了船资上岸,然后借着夜色和芦苇的掩护,悄悄向竹林摸去。她必须确认那人的身份,这可能是找到答案的唯一机会。
竹林幽深,风吹竹叶沙沙作响,掩盖了她的脚步声。她小心翼翼地深入,寻找着那人的踪迹。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伴随着浓重的血腥气。她循声望去,只见竹林深处一块空地上,一个身影靠坐在竹根下,正用手帕捂着嘴剧烈咳嗽,不是那灰衣人又是谁?他脸色苍白如纸,胸前衣襟上浸染着大片暗红的血迹,显然伤势极重。
江疏影正犹豫是否要现身,另一个声音从侧面响起,清冷如琴音:“别动,他需要马上止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