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乌衣巷口夕阳斜(1/2)
仁济药堂后院的寂静,与金陵城傍晚的喧嚣仅一墙之隔。吴郎中提供的栖身之所虽然简陋,却给了江疏影一丝难得的喘息之机。她肩背的伤口在郎中的草药敷贴下已开始结痂,但心头的焦虑却如同蔓草,在寂静中疯狂滋长。
乌衣巷。
这个名字如同魔咒,在她脑中盘旋不去。漕帮王老大纸条上的“老地方”,与辛弃疾的警告、吴郎中所言的“不太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凶险莫测的图景。去,还是不去?这已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场必须面对的豪赌。她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性命,还有锁龙堰畔无数牺牲换来的渺茫希望,以及陆沉舟那句含义不明的“北溟风起”。
她不能永远躲在这小小的药堂里。夜幕是最好的掩护。
亥时初刻,金陵城华灯初上,秦淮河上的画舫传来隐隐丝竹,而城南的街巷已渐渐安静下来。江疏影换上了一套吴郎中找来的、半新不旧的深色布裙,将头发挽成普通民妇样式,用一块蓝花布包住头脸,只露出一双眼睛。她对吴郎中只说要出去探探风,并未言明去向。
穿行在迷宫般的巷弄里,越靠近乌衣巷区域,空气中的紧张感便越发明显。巡逻的兵丁队伍比寻常多了不少,灯笼的光晕下,他们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过往行人。江疏影压低存在感,借助墙角的阴影和屋檐的遮挡,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移动。
乌衣巷,因东晋时王谢两家豪门聚居于此,子弟皆喜穿乌衣而得名。千年过去,昔日的繁华早已风流云散,如今这里多是些寻常民居和略显破败的老宅,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在稀朗的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
巷口有一株巨大的老槐树,枝叶虬结,据说是前朝古物。按照潜藏的规矩,这槐树下,便是“老地方”。江疏影隐在巷口对面一处废弃门楼的阴影里,屏息观察。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更夫敲梆的声音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槐树下空无一人,只有月光透过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破碎的光影。一切看起来并无异常。
但她不敢大意。辛弃疾的警告和吴郎中的话绝非空穴来风。她耐心地等待着,像一名最有耐心的猎手,感受着周遭最细微的动静。
一刻钟,两刻钟……时间缓慢流逝。就在她几乎要以为今夜不会有人来时,一阵极轻微的、几乎与风声融为一体的脚步声,从巷子深处传来。
一个身影出现了。他穿着普通的灰色长衫,身形瘦削,头上戴着斗笠,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他走得很慢,似乎在闲逛,但方向明确,正是朝着老槐树而来。
江疏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是他吗?接头的“牧牛儿”?还是……
那人在槐树下停住脚步,左右看了看,然后背靠着粗壮的树干,似乎是在休息,一只手却看似无意地、有节奏地轻轻叩击着树皮。
叩击的节奏……江疏影凝神细听。三快,一慢,两快。是蛰龙司内部用于危急情况下确认身份的紧急信号!
难道真是自己人?
就在江疏影犹豫是否要现身时,异变陡生!
巷子两头的黑暗中,突然无声无息地涌出七八条黑影,动作迅捷如豹,直扑槐树下的灰衣人!与此同时,两侧民居的屋顶上,也瞬间站起了数名弓手,利箭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封死了所有退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