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 > 第119章 考察遇故知,暗潮再涌动

第119章 考察遇故知,暗潮再涌动(1/2)

目录

第119章:考察遇故知,暗潮再涌动

从县城返回村里时,天已擦黑。村口的老槐树下聚着不少村民,见林悦和苏然的身影出现在土路尽头,纷纷迎了上来。王大叔提着刚熬好的玉米粥,快步走到跟前:“悦丫头、苏老师,饿坏了吧?快先喝点粥垫垫。征地的事咋样了?县里给说法没?”

林悦接过温热的粥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她放缓语气,将水利局的答复如实告知:“李局长说会向上级反映咱们的诉求,但调整补偿方案需要时间。不过他答应争取缓冲期,让咱们先安心准备有机稻考察的事。”

村民们听完,脸上的焦虑虽未完全散去,却比来时松快了些。张大爷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只要能争取时间就好,咱们先把有机稻的路探通,就算真要征地,也多了条退路。”众人纷纷附和,围着两人又问了些有机稻种植的细节,直到夜色渐浓才陆续散去。

回到家,苏然去厨房热饭菜,林悦坐在桌前翻看邻县有机稻基地的资料。泛黄的纸页上印着连片的稻田,田埂间竖着“生态种植”的木牌,照片旁标注着基地负责人的名字——“陈景明”。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她盯着名字想了半晌,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苏然在县中学当老师时,有个叫陈景明的学生,成绩优异却因家境贫困险些辍学,还是苏然帮他申请了助学金,才让他顺利考上农业大学。

“苏然,你快看!”林悦拿着资料冲进厨房,将照片指给苏然看,“这个陈景明,是不是你以前教过的那个学生?”

苏然擦了擦手凑过来,看清名字和照片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还真是他!当年这孩子就说要回农村搞农业,没想到真办成了有机稻基地。咱们这次去考察,倒是多了层熟人关系,能问得更细致些。”

两人相视一笑,原本对考察的些许忐忑,因这意外的缘分消减了大半。

转眼到了考察当天,林悦、苏然带着李建国和三位种粮大户,坐上了去邻县的班车。三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有机稻基地门口,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他看到苏然,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声音有些激动:“苏老师!真的是您!我昨天接到县农业局的电话,说带队考察的是林悦厂长和苏然老师,还不敢相信呢!”

“景明,好久不见,你这基地搞得有声有色啊!”苏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将林悦等人介绍给他。

陈景明热情地招呼众人:“快请进!我这基地能有今天,还得感谢您当年的帮助。走,我带你们去田里看看,正好赶上稻穗灌浆,正是长势最好的时候。”

跟着陈景明走进稻田,连片的水稻绿油油的,随风掀起层层波浪,却看不到半点化肥农药的痕迹。田埂边挖着浅沟,沟里养着小鱼和青蛙,陈景明蹲下身,指着沟里的水解释:“这是‘稻鱼共生’模式,青蛙和小鱼能吃掉害虫,鱼粪还能当肥料,既省了农药钱,又能多份收入。”

张大爷蹲在田边,小心翼翼地拨开稻穗,看着颗粒饱满的谷粒,忍不住赞叹:“这稻子长得真好,比咱们用化肥种的还壮实!就是不知道产量咋样?”

“常规水稻亩产一千二百斤左右,咱们这有机稻亩产九百斤,但收购价是普通大米的三倍。”陈景明拿出账本递给众人,“去年我这两百亩地,纯利润比种普通水稻多了十五万。而且现在城里的超市和有机食品店都抢着要,根本不愁卖。”

众人翻看着账本,脸上的疑虑渐渐变成了期待。李建国指着账本上的“有机肥料”一项问道:“陈厂长,这有机肥料是自己做的还是买的?成本高不高?”

“大部分是自己做的。”陈景明带着众人走到基地角落的堆肥场,“咱们收集秸秆、菜叶、牲畜粪便,加上益生菌发酵,三个月就能做成有机肥料,成本比买化肥低一半。要是你们村想种,我可以派技术员去教你们做堆肥。”

林悦听得心头一动,村里每年秋收后都有大量秸秆被烧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要是能用来做有机肥料,正好解决了有机稻种植的肥料问题。她连忙问道:“那病虫害防治呢?不用农药,要是遇到稻飞虱、纹枯病,咋应对?”

“咱们有三个办法。”陈景明领着众人走到稻田边的防虫灯旁,“一是装防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二是在稻田周围种薄荷、艾草,这些植物的气味能驱避害虫;三是释放赤眼蜂,它是稻纵卷叶螟的天敌,能从根源上减少虫害。”他一边说,一边掀开稻田边的纱网,里面密密麻麻的赤眼蜂蜂卡整齐地挂着。

众人听得频频点头,原本的顾虑被一一打消。中午在基地食堂吃饭时,陈景明还特意煮了一锅有机米饭,米粒晶莹剔透,入口软糯香甜,众人尝了都赞不绝口。

饭后,陈景明又拉着林悦详细聊起合作的事:“林厂长,您的食品厂要是需要有机大米,我可以给您留个长期供货价,比给超市的低五个点。要是你们村推广有机稻,我还能帮你们联系收购商,保证你们种出来不愁卖。”

林悦大喜过望,当即和陈景明约定,等村里的试点田种起来,就请他派技术员来指导。

考察结束返程时,众人坐在班车上,兴奋地讨论着有机稻种植的细节,张大爷甚至已经开始盘算自家哪几亩地适合种有机稻。林悦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可一想到征地的事,又隐隐有些不安。

车子刚驶进本县地界,林悦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村支书打来的,声音急促:“悦丫头,不好了!县农资站的人刚才来村里,说咱们订的那一半化肥和种子,现在不给送了,还说要按新价格重新订,不然就把订单取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