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人生感悟(1/2)
第68章:人生感悟
深秋的午后,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透过老宅院里那棵百年老槐树的枝叶,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跳动的光斑。林悦坐在堂屋靠窗的藤椅上,手里摩挲着一个边缘被岁月磨得温润光滑的粗瓷茶杯,杯底沉着几朵舒展的杭白菊,浅金色的茶汤冒着袅袅热气,混着院子里飘来的桂花甜香,在空气里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院门外传来“吱呀”一声轻响,紧接着是熟悉的脚步声——鞋底碾过落叶的沙沙声,带着些微轻快的节奏。林悦抬眼望去,就见苏然提着一个竹编篮子走进来,篮子里躺着十几个橙红饱满的野柿子,果皮上还沾着后山的松针和细密的绒毛,透着一股子山野的鲜活气。“刚从后坡回来,路过老王家的柿子树,见着这果子熟得正好,就摘了些。”苏然把篮子放在堂屋门口的石桌上,伸手习惯性地揉了揉林悦的头发,指尖触到她鬓角的银丝时,动作不自觉地放轻了些,“晚上给你做柿子饼,再蒸一笼糯米糕,就着你泡的菊花茶,正好解腻。”
林悦笑着点头,目光落在苏然身上。他穿着一件藏青色的对襟棉袄,袖口磨出了浅白的毛边,头发也像被秋霜染过,两鬓斑白得愈发明显,可那双眼睛依旧清亮,看向她时,眼底的温柔和笑意,和四十多年前在县城集市上初遇时一模一样。那时候他还是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知青服的年轻人,手里攥着一本卷了边的《资本论》,站在她的菜摊前,问她“姑娘,你这西红柿怎么卖”,阳光落在他脸上,映得他鼻梁上的汗珠都闪着光。
“刚才村支书家的小子过来了,说村头那条水泥路明天就动工铺最后一段了,让咱们要是有空,就去看看热闹。”苏然在林悦对面的藤椅上坐下,给自己也倒了杯菊花茶,杯沿碰到嘴唇时,他忽然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还记得咱们刚认识那会儿,去县城赶集要走三个钟头的土路,一到下雨天,泥能没过脚踝。有次你去黑市卖空间里种的青菜,回来的时候摔在泥坑里,裤子上全是泥,手里还紧紧攥着卖菜赚的五块钱,冻得嘴唇都发紫了。”
林悦闻言,忍不住笑出了声,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朵盛开的菊花。“可不是嘛,那时候我刚穿越过来没多久,原主身子弱,我又没干过农活,走那段路差点没把我累死。”她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这路能修成水泥路就好了,下雨天不用踩泥,赶集也能省点力气。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不仅村头的路修好了,连村里的小巷子都铺了石板,家家户户门口都装了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
苏然顺着她的话茬往下说:“何止是路啊,你看村里的变化——以前咱们住的都是土坯房,漏雨又透风,现在家家户户都盖了二层小楼,有的还装了空调和太阳能;以前村里只有一个小卖部,卖的都是些针头线脑,现在村口开了连锁超市,里面啥都有,连城里的进口水果都能买到;还有村里的小学,以前就几间破瓦房,现在盖了崭新的教学楼,有电脑室,有图书馆,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自带小板凳了。”
“说到小学,我想起前几天遇到林晓那丫头了。”林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她现在在县城当老师了,还主动申请去了偏远的支教点。她说小时候要不是咱们资助她读书,她早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出去打工了,现在她有能力了,也想帮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
苏然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丫头小时候就懂事,每次放学回来都帮她奶奶喂猪、挑水,晚上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眼睛都快凑到书本上了。我还记得她第一次拿到三好学生奖状的时候,攥着奖状跑到咱们家,哭着说‘苏叔叔、林阿姨,我考上奖状了’,那时候她手里还攥着一把刚从山上摘的野山楂,说是给咱们的谢礼。”
林悦想起那个场景,眼眶微微有些发热。她伸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打开后里面装满了照片和信件,最上面的一张照片,是林晓小学毕业时拍的,小姑娘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站在破旧的教学楼前,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身边站着的她和苏然,还显得那么年轻,头发里没有一丝白发。“时间过得真快啊,”林悦拿起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的人影,“那时候咱们的食品厂刚起步,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盯着生产,晚上要算账,还要应付各种检查,有时候累得倒头就睡,连饭都顾不上吃。”
“我还记得有一次,厂里的果酱因为包装不严实,在运输过程中漏了十几箱,客户找上门来要退货,还说要告咱们欺诈。”苏然靠在藤椅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像是在回忆当时的场景,“那时候厂里的流动资金本来就紧张,要是真的退货赔偿,咱们的厂就彻底完了。你当时啥也没说,抱着漏了的果酱样品,在仓库里蹲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新画的包装设计图去了县城的印刷厂,还亲自去客户家里道歉,从早上等到晚上,硬是把客户给打动了。”
林悦想起那件事,忍不住笑了起来。“那时候我心里也慌啊,毕竟那批果酱是咱们攒了好久的钱才做出来的,要是真砸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厂里的工人交代。”她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可我那时候就想,不管遇到多大的坎,都不能认输。包装有问题,咱们就改包装;客户不满意,咱们就用诚意挽回。那天我在客户家门口等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打鼓,怕他不肯见我,怕他坚持要退货,可没想到他最后不仅没退货,还跟咱们签了长期的合作协议,说‘就冲你这股子韧劲,我信你一次’。”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咱们的厂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苏然接过话茬,“后来咱们扩大规模,招了第一批大学生,村里还有人说闲话,说‘一个小山村的破厂子,招那么多大学生有啥用,纯属浪费钱’。结果呢,那些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咱们的产品从单一的果酱、咸菜,扩展到了饼干、糕点、饮料,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一步步走出了县城,走到了省里,甚至卖到了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
林悦拿起桌上的一个饼干盒子,打开后里面装着几块低糖燕麦饼干,这是他们厂后来推出的明星产品。“为了做这款饼干,咱们在实验室里熬了整整三个月,试了上百种配方。一开始饼干要么太硬,要么太甜,要么口感不好,厂里的工人都劝我放弃,说‘咱们还是做老本行吧,新产品风险太大’。可我不不甘心,我觉得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低糖低脂的食品肯定有市场。”她拿起一块饼干递给苏然,“最后还是厂里的一个大学生想出了办法,用燕麦粉和全麦粉混合,加了少量的蜂蜜代替蔗糖,还加了些坚果碎,没想到一上市就卖断了货,连城里的大超市都来跟咱们订货。”
苏然咬了一口饼干,酥脆的口感带着淡淡的麦香和坚果香,还是当年的味道。“那时候厂里的工人都围着你欢呼,你站在厂房门口,笑得像个孩子,眼睛都亮了。我那时候就觉得,你这一辈子,就像这饼干一样,看似普通,却有着一股子韧劲,不管经历多少打磨,总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说到工人,我想起张大叔了。”林悦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怀念,“他是咱们厂的老工人了,从建厂的时候就跟着咱们,不管是机器坏了,还是原料不够了,他都第一个冲上去帮忙。有一次厂里赶工期,他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最后直接累倒在了车间里,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说他是过度劳累,再晚一点就危险了。”
“是啊,张大叔是个实在人。”苏然点了点头,“后来他儿子大学毕业,也来咱们厂工作了,现在已经是生产车间的主任了。前几天他还来家里给咱们送了一袋自己种的红薯,说‘要不是林厂长和苏厂长当年收留我,我现在还在村里种地呢,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林悦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院子里的桂花树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落了一地,像是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其实我这辈子,最庆幸的就是遇到了你们这些善良的人。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我一无所有,原主的家人不待见我,村里人也欺负我,我那时候真的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可没想到,后来遇到了你,遇到了张大叔,遇到了那么多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让我觉得,这个年代虽然苦,但也充满了温暖。”
苏然伸手握住林悦的手,掌心的温度依旧温暖而有力。“我才是最庆幸的那个,遇到了你。要是没有你,我可能早就回城了,一辈子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哪能有这么精彩的人生。”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温柔,“还记得咱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你带我去了你的空间,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还有好多现代的物资。你当时跟我说,你想在这个年代好好活下去,想让身边的人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我就知道,你是个不一样的姑娘,我一定要跟你在一起。”
林悦想起空间,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那是她穿越过来最大的依仗,里面的物资和种子,帮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敢跟你说空间的事,怕你觉得我是怪物。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跟你坦白,没想到你不仅不害怕,还帮我一起保守秘密,还跟我一起规划怎么用空间里的东西改善生活。”她转头看向苏然,眼中满是感激,“这辈子能遇到你,是我最大的幸运。”
“咱们是互相幸运。”苏然轻轻捏了捏她的手,“还记得咱们结婚的时候,就在这个院子里办的酒席,摆了十几桌,村里的人都来了。你穿着一身红衣服,头上盖着红盖头,坐在炕沿上,紧张得手都在抖。我当时心里也慌,怕自己给不了你幸福,怕你后悔跟我这个穷知青在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