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乡村新貌(2/2)
“现在村里有多少人在种植基地上班?”林悦问。
“二十多个呢!”张强笑着说,“都是村里的闲散劳动力,以前要么在家闲着,要么出去打零工,现在在基地上班,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还能照顾家里。年底基地分红,每个人还能分个万儿八千的,大家都乐坏了!”
从大棚出来,林悦沿着田埂往村后走,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片果园。那是村里的生态采摘园,曾经这里是一片河滩地,常年积水,杂草丛生,如今却种满了桃树、梨树、苹果树、樱桃树和葡萄树,每棵树上都挂着写有品种、成熟期和二维码的牌子,游客扫码就能了解果树的生长情况和施肥记录。果园里铺着碎石子路,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休息亭,亭子里摆着石桌石凳,几个穿着休闲装的城里人正提着篮子在果园里采摘,孩子们的笑声在果园里回荡。
“林厂长!”采摘园的管理员李姐迎了上来,她手里拿着一个账本,脸上满是笑容,“这周末的游客特别多,两天就来了三百多人,光门票收入就有一万多块,采摘收入也有两万多。游客们都说咱们的水果新鲜、无公害,还说下次要带朋友来呢!”
林悦跟着李姐在果园里走了走,看到不少游客正在拍照打卡,有的还在直播采摘过程。果园的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售卖亭,里面摆放着用水果制作的果酱、果干和果汁,都是林悦的食品加工厂生产的,包装精美,价格实惠,很受游客欢迎。
“现在采摘园和加工厂联动,游客采摘的水果吃不完,可以做成果酱或者果干带走,既增加了收入,又打响了咱们‘石头村’的品牌。”李姐笑着说,“上个月还有一家旅游公司来找我们合作,想把咱们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后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咱们村游玩呢!”
离开采摘园,林悦往村东头走,那里是村里的民宿区。曾经的村东头全是破旧的土坯房,很多都没人居住,成了危房,如今却被改造成了十多栋仿古建筑风格的民宿,灰瓦白墙,木窗雕花,门口挂着红灯笼,院子里种着花草和果树,有的院子里还挖了小池塘,养着金鱼和荷花,看着就像城里的高档客栈。
“林厂长,您来啦!”民宿的负责人王丽迎了上来,她以前在外打工,去年听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就回了村,用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现在还带动了其他村民一起做民宿生意。“这周末的民宿都订满了,有不少游客是冲着咱们村的生态环境来的,说这里空气好、环境好,住得也舒服。昨天还有个上海来的游客说,想在咱们村租个院子,夏天来这儿避暑呢!”
林悦跟着王丽走进一间民宿,房间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床上铺着碎花床单,窗边摆着一张书桌,书桌上放着几本关于乡村文化的书籍。卫生间里安装了热水器和洗衣机,还有独立的淋浴间,设施齐全,一点不比城里的酒店差。
“现在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都想着把自家的房子好好收拾一下,有的改成民宿,有的改成农家乐,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咱们村的文化。”王丽笑着说,“上个月咱们村的农家乐还评上了‘市级示范农家乐’,以后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呢!”
夕阳渐渐落下,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村里的太阳能路灯陆续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村庄。村民们陆续从家里出来,有的去文化站跳舞,有的去采摘园散步,有的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聊天,孩子们在路边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庄。
林悦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刚穿越过来时的艰难处境,想起开工厂时的重重困难,想起那些流言蜚语和质疑的目光,想起苏然陪着她四处奔走、解决难题的日子,想起村民们从怀疑到信任、从观望到参与的转变……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闪过,心里满是感慨。
“在想什么呢?”苏然不知何时来到了她的身边,手里拿着一件外套,轻轻披在她的肩上,“天凉了,别站太久,小心着凉。”
林悦转过头,看着苏然温柔的眼神,笑了笑:“我在想,要是十年前有人告诉我,石头村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肯定不会相信。那时候,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们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粗粮,孩子们连上学都成问题。可现在,路通了,灯亮了,水清了,村民们住上了砖瓦房,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孩子们能学舞蹈、弹钢琴,老人们能免费体检、安享晚年,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
苏然握着她的手,目光落在村庄的方向,轻声说:“这不是梦,这是你和村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你刚来的时候,石头村是出了名的穷村,大家都看不到希望,是你带着大家种大棚、办工厂、搞旅游,一步一步把石头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你不仅改变了石头村的面貌,更改变了村民们的思想,让他们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林悦靠在苏然的肩上,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村庄,心里满是幸福和满足。她知道,石头村的改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是精神上的改变。曾经的村民们,守着贫瘠的土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敢想、不敢闯,可现在,他们有了梦想,有了追求,愿意为了更好的生活去努力、去奋斗,这才是石头村最珍贵的财富。
“你看,那是村里的污水处理站。”苏然指着村北的方向,那里亮着几盏路灯,“以前村里的污水都往河里排,夏天的时候河里臭烘烘的,连鱼都没有。现在污水经过处理,变成了清水,河里的鱼又多了起来,岸边还种了芦苇和菖蒲,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
林悦顺着苏然指的方向望去,隐约能看到污水处理站的轮廓。她想起当初提出要建污水处理站的时候,不少村民都觉得“没必要”“浪费钱”,可现在,看着清澈的河水和岸边翠绿的芦苇,再也没有人说过一句反对的话。
“还有村里的垃圾处理站,现在村民们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村里再也看不到乱扔垃圾的现象了。”苏然继续说,“上个月镇里来检查,咱们村的环境卫生评分得了第一名,还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呢!”
林悦笑着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石头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这里会有更多的大棚、更多的民宿、更多的游客,村民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石头村会成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和谐的乡村。
“走吧,回家吃饭了。”苏然牵着林悦的手,沿着水泥大道往家走。路边的路灯散发着暖黄的光芒,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村民们幸福的脸庞。林悦看着身边的苏然,看着路边欢声笑语的村民,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村庄,心里充满了感激。她感激这个时代,给了她改变命运的机会;感激苏然,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支持她、鼓励她;感激村民们,信任她、跟随她,一起为石头村的未来努力奋斗。
晚风拂过,带来了田野里的清香和村民们的笑声,林悦深吸一口气,嘴角扬起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这就是她穿越而来,最值得珍惜的时光,也是她和苏然,以及所有石头村村民,共同创造的美好未来。石头村的新貌,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会像村口的老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