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灵猴报恩(1/2)
民国二十三年,胶东一带闹饥荒,许多人家逃难去了关东。潍河边上的周家庄有个叫周正的后生,父母早亡,守着三亩薄田和一间老屋过活。这年秋天,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周正只好每日到潍河边钓鱼充饥。
这天傍晚,西天泛着诡异的红霞,周正刚收拾渔具准备回家,忽见河上游漂来一物,黑乎乎的,时沉时浮。等那物漂近了,周正才看清是只猴子,浑身湿透,奄奄一息地抱着一根浮木。
周正心善,顾不上水深,蹚进去将猴子救上岸。那猴子个头不大,毛色灰白,似是年老,右后腿还有一道血淋淋的伤口。周正叹道:“这年头,连山里的生灵也遭难。”便将猴子背回家中。
周正家中存着些草药,捣碎了给猴子敷上,又将仅有的半碗米熬成粥,喂它几口。当夜,猴子竟开口说人话:“老身乃南山修行的灵猴,今日遭仇家追杀,幸得恩公相救。”
周正惊得后退三步,猴子又道:“恩公莫怕,老身修行百年,早已通灵。今日之恩,必当厚报。”
周正定下神来,见猴子眼神温和,便不再害怕,问道:“你这伤是何人所为?”
猴子叹道:“是西山的一只黑熊精,与我争斗多年,今日趁我年老体衰,突下杀手。”
周正点点头,不再多问,安排猴子在偏房住下。
却说半月过去,猴子的伤渐渐好转。这期间,它白天不出门,夜晚却常常不见踪影,天快亮时才回来。周正心中疑惑,却也不便多问。
一日深夜,周正被院中声响惊醒,悄悄起身查看,只见月光下,猴子正对着一棵老槐树跪拜,口中念念有词。拜罢,它取出一枚鸽蛋大小的红色果子,埋在树下。
第二天一早,猴子对周正说:“恩公,老身伤势已愈,今日便要回山。临走前有一言相告:三日后午时,村东王员外家会有一场大难,若恩公能化解此难,必得厚报。”
周正忙问何事,猴子道:“天机不可泄露,到时恩公自会知晓。切记,见到黑气冲天,便往东南方向走百步,遇一白衣老者,听他吩咐便是。”
猴子走后,周正将信将疑。到了第三日午时,他正在田间劳作,忽见村东王家大院上空果然冒起一股黑气,直冲云霄。周正想起猴子的话,急忙向东南方向走了百步,果见一白衣老者拄杖而立。
老者见到周正,不等他开口便说:“你是为王家之事而来吧?快随我去!”
周正跟着老者来到王家大院外,只见院内人头攒动,原来今日是王员外六十大寿,大摆宴席。老者指着院中一口古井道:“井中有一冤魂,今日午时要索命。你快去告诉王员外,让他立即将宴席撤到院外,再取三丈红布覆盖井口。”
周正急忙找到王员外,将老者的话转告。王员外本不信,但见周正言之凿凿,又想起近日家中确实怪事连连,便半信半疑地照做了。
刚布置妥当,午时一到,古井中突然冒出一股黑烟,直冲天空。黑烟中隐约可见一个人形,在院中盘旋几圈,见井口被红布覆盖,宴席也已撤走,无处发作,最终长啸一声,消散无形。
王员外惊出一身冷汗,拉住周正问明缘由,感激不尽,当场赠银五十两。周正推辞不过,只得收下。等他再找那白衣老者时,早已不见踪影。
当晚,周正梦见猴子前来,笑道:“恩公今日功德圆满,那冤魂本是王家前代害死的丫鬟,今日怨气已散,往生去了。”
周正问道:“那白衣老者是何人?”
猴子道:“乃是本处土地公。老身与他有些交情,故请他来相助。”
周正还要再问,猴子却说:“恩公记住,下月十五月圆之夜,无论听到什么声响,切莫出门。”说完便消失了。
周正醒来,心中疑惑,但想到猴子不会害他,便记在心里。
却说周正得了王家赠银,日子好过许多,便翻修了老屋,还娶了邻村张木匠的女儿为妻。张氏贤惠,夫妻二人恩爱有加。
转眼到了下月十五,傍晚时分,天色突变,乌云密布。周正记起猴子的话,早早关门闭户。半夜时分,果然听到外面狂风呼啸,夹杂着野兽般的吼叫声。
张氏吓得瑟瑟发抖,周正强作镇定,紧握她的手安慰。突然,院门被撞得砰砰作响,一个粗犷的声音喊道:“周正!快开门!你家中进了妖邪!”
周正心中一凛,正要起身,又想起猴子嘱咐,便忍住不动。外面那声音又喊了几次,见无人应答,怒骂几句便消失了。
第二天一早,周正开门一看,院门外满地狼藉,似有巨大爪印。他忙去偏房查看,只见猴子留下的那棵老槐树下,有一摊黑血,腥臭难闻。
当晚,猴子又托梦来:“恩公昨日守住了心神,那黑熊精变化人声,想要诱你出门加害。如今它已中了我设下的陷阱,负伤逃走,三年内不敢再来。”
周正忙问猴子何在,猴子却说:“老身与那黑熊精一场恶斗,虽伤了它,却也元气大损,需回山静养。恩公不必挂念,只需记住,明年清明,若见一青衣女子在槐树下哭泣,务必请她进屋奉茶。”
说完,猴子又消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