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白狐仙的债(1/2)
在东北松花江畔有个靠山屯,屯子最东头住着个郑寡妇,四十出头,带着个十六岁的闺女小翠过日子。郑寡妇不是本地人,据说是二十年前从关内逃荒来的,当时肚子里还怀着小翠。屯里老人至今还记得,那是个大雪纷飞的冬夜,她挺着大肚子敲开了屯长家的大门,浑身是雪,嘴唇冻得发紫,唯独一双眼睛亮得吓人。
郑寡妇平日里寡言少语,不像别的妇人爱串门扯闲篇。她靠着一点针灸推拿的手艺,在屯子里立住了脚。谁家有个腰酸背痛,经她那双细长的手一按,准能好个七八分。奇怪的是,她从不收钱,只收些米面粮油,逢年过节收点红布。
这天傍晚,郑寡妇正收拾晾晒的药材,忽听门外一阵喧哗。屯西头的王老五慌慌张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郑、郑大姐,快去看看我家婆娘,突然就说胡话,满炕打滚!”
郑寡妇二话不说,拎起药箱就跟王老五往外走。小翠正在灶前烧火,见状也跟了上去。
王老五家炕上,他媳妇李氏正满地打滚,声音尖利得不似人声:“二十年了!可算让我寻着了!郑秀英,你欠我的,该还了!”
郑寡妇一听这话,脸色顿时煞白,手中的药箱差点掉在地上。她定定神,上前按住李氏的人中,低声喝道:“什么人在这里作祟?”
李氏猛地睁开眼,那双眼睛竟泛着绿光,死死盯住郑寡妇:“好个郑秀英,装作不认得我了?二十年前,你在我坟前发过什么誓,都忘干净了?”
郑寡妇身子一晃,强作镇定地对王老五说:“去取碗清水来。”
等王老五出去,郑寡妇凑近李氏耳边,声音发颤:“你、你是吴家二姑娘?”
李氏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难为你还记得。当年你说会好生供奉我,保我早日超生。结果呢?你逃到这关外,二十年香火全无,害我成了孤魂野鬼!”
这时小翠站在门口,听得真切,心里咯噔一下。她从未听母亲提过什么吴家二姑娘。
郑寡妇压低声音:“当年兵荒马乱,我也是不得已。你既寻来了,我明日就给你立牌位,日日香火供奉,可好?”
“晚了!”李氏尖声道,“二十年孤苦,岂是几炷香能抵的?我要你女儿做我的弟马,替我积功德,助我修行!”
正说着,王老五端水进来。郑寡妇接过水碗,手指在水面画了几道符,含了一口喷在李氏脸上。李氏浑身一颤,软软倒在炕上,不省人事。
郑寡妇对王老五交代几句,拉着小翠匆匆回家。一路上,她一言不发,脸色铁青。
当夜,郑寡妇翻箱倒柜,找出个褪色的红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一撮白毛和一块玉佩。她点上三炷香,对着西北方向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
小翠忍不住问:“娘,那吴二姑娘到底是什么人?”
郑寡妇长叹一声,这才道出一段往事。
原来郑寡妇本名郑秀英,原是河北人。二十年前,她怀了身孕,丈夫却得急病死了。婆家说她克夫,要沉塘处死她。她连夜逃跑,躲进一座荒山。在山中一座破庙里,她遇见个白衣女子,自称吴二姑娘,说能救她,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小翠追问。
郑寡妇眼神闪烁:“她要我供奉她二十年,保她香火不绝。我当时走投无路,就答应了。她指引我逃来关外,一路上果然平安。可、可我怕她不是正路仙家,到靠山屯安定后,就故意没立牌位...”
话音刚落,窗外忽然刮起一阵阴风,吹得窗纸哗哗作响。隐隐约约传来女子凄凉的哭声:“郑秀英,你负我...你负我...”
郑寡妇吓得赶紧拉小翠跪下,对着窗外连磕三个头:“二姑娘恕罪!明日一定给你立牌位,好生供奉!”
哭声渐渐远去。郑寡妇瘫坐在地,冷汗湿透了衣衫。
第二天一早,郑寡妇果然请来屯里的木匠,做了个牌位,用红布盖着,不敢写名字,只说是供奉保家仙。又摆上香炉果品,恭恭敬敬上了三炷香。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王老五媳妇的病好了,郑寡妇家也太平了几天。
谁知第七天夜里,小翠突然发起高烧,胡言乱语。郑寡妇急得团团转,正要出门请大夫,却见小翠猛地坐起,眼睛变成细长的狐狸眼,声音也变了:“郑秀英,香火供奉太慢,我要你女儿做我的弟马,明日就开堂口看事!”
郑寡妇跪地哭求:“二姑娘行行好,小翠还小,经不起啊...”
“由不得你!”附在小翠身上的东西冷笑道,“要么她做我弟马,要么我带她走,你选一样!”
郑寡妇哭了一夜,天亮时终于妥协。她在牌位前烧了黄表纸,正式答应让小翠做吴二姑娘的弟马。
说来也怪,小翠的病立刻就好了,而且整个人都变了。原本腼腆内向的姑娘,突然变得机灵泼辣,眼里透着说不出的精明。更奇的是,她无师自通地会了看病瞧灾,谁家有什么疑难杂症,她一眼就能看出根源。
消息传开,附近屯子的人都来找小翠看事。小翠看病有个规矩:穷苦人家分文不取,富贵人家随缘给赏,但必须诚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