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神秤(2/2)
第二天,对门的李寡妇找上门,哭诉邻居孙屠户偷了她家下蛋的老母鸡。孙屠户坚称是自家买的,双方争执不下。张老实便取出神秤,让二人各执一端。
秤砣缓缓移动,最终偏向李寡妇。孙屠户顿时面红耳赤,额头冒汗,竟当众承认自己昨夜酒醉,翻墙偷了鸡。更奇的是,他回家后,发现刚卖猪肉收回的钱,竟都变成了纸灰。孙屠户吓得不轻,赶紧赔了李寡妇双倍鸡钱,从此再不敢偷鸡摸狗。
又过了几日,村西王秀才和赵铁匠为祖宅地界闹上公堂。县令正头疼,听闻张老实有神秤,便好奇召至堂上一试。王秀才和赵铁匠在堂前执秤,秤砣竟不偏不倚停在正中。张老实想起狐仙老者的话,便对县令说:“大人,秤显公平,说明地界原本无差,是二人心胸不平。”
县令恍然大悟,仔细勘查旧契,发现地界果然清晰,是二人因宿怨夸大其词。县令各打五十大板,责令和解。王秀才和赵铁匠经过这一遭,也都惭愧不已,竟冰释前嫌。
神秤之名越传越远,连百里外的富商、江湖帮派有了纠纷,也慕名来求秤断案。张老实谨记老者叮嘱,只用它主持公道,分文不取。得了帮助的人送来米面粮油,张老实的生活渐渐好转,翻修了房屋,还买了些田地。他始终秉公使用神秤,帮乡邻解决了不少陈年积怨,乡里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树大招风。这事传到了青云观青虚道长耳中。这道长有些道行,却心术不正,专靠装神弄鬼敛财。他听闻神秤之能,心生贪念,断定这必是狐仙之宝,若得此物,何愁不能掌控富商巨贾,享尽荣华?
青虚道长找到赵阎王,煽风点火:“赵员外,那神秤乃是狐妖邪物,张老实已堕入妖道。长此以往,他在乡里一言九鼎,还有你赵员外的立足之地吗?你我联手,破了那妖法,夺了宝秤,方为上策。”
赵阎王本就对旧事怀恨在心,两人一拍即合。青虚道长说:“凡狐仙宝物,皆怕污秽。你去找来黑狗血、女子秽布,待我画下符咒,定能破它法力!”
再说张老实这晚忽得一梦,梦中白衣老者神色凝重:“恩公,大难将至。明日午时,有歹人携污物来破我法宝。你且将秤悬于正门梁上,备下清水一盆,柳枝七根。无论门外有何动静,紧闭门窗,心中默念‘狐仙相助’,或可抵挡。切记,心正则秤灵,邪念生则秤毁。”
张老实惊醒,冷汗涔涔,知是狐仙托梦,不敢怠慢,一一照办。
次日午时,青虚道长与赵阎王果然带着几个泼皮,手提污秽之物,气势汹汹而来。临近张家,忽见原本晴朗的天空在张家小院上方聚起一团乌云,院门上方那杆小秤竟发出淡淡白光。
青虚道长硬着头皮,命泼皮泼洒黑狗血。血水泼出,竟似撞到无形墙壁,反向溅回,泼了众人一身。顿时,赵阎王和泼皮们脸上、身上起了一片红疹,奇痒无比。
青虚道长大惊,取出符咒欲掷,那符咒却无火自燃,烧着了他的道袍。他怪叫连连,狼狈不堪。此时,张家门梁上的神秤白光更盛,秤砣自行晃动,发出嗡嗡鸣响。青虚道长和赵阎王只觉心口如遭重击,头晕目眩,仿佛有无数声音在耳边斥责他们的恶行。
“妖怪!有妖怪啊!”泼皮们发一声喊,丢下东西四散奔逃。青虚道长和赵阎王也魂飞魄散,连滚带爬逃回县城。赵阎王当夜就发高烧,胡话连连,尽是求饶之语,病榻上缠绵月余才好。青虚道长则道观被烧,本人也疯疯癫癫,逢人便说“再不敢生恶念”。
经此一劫,再无人敢打神秤的主意。张老实用它平息了更多纠纷,甚至化解了邻村两大家族为争水源即将爆发的械斗。神秤之名,成了方圆百里公道的象征。
三年后的一个夜晚,白衣老者再次入梦,笑容欣慰:“恩公,三年来你持秤秉公,明断是非,积德甚厚。如今此地戾气化解,民风渐淳,我修行圆满,即将飞升。此秤与我缘分已尽,明日将化归原形。你福报已至,余生安稳,望坚守本心,好自为之。”
次日清晨,张老实发现案上的神秤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撮晶莹剔透的白色狐毛,在阳光下闪着微光,随后便化作一缕青烟散去。张老实知是狐仙离去,朝狐仙岭方向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此后,张老实依旧本分过日子,虽再无神秤,但因他素来公道,乡邻遇事仍常请他调解。他寿至九十,无疾而终。而关于那杆可称人心、断公道的“神秤”传说,则在胶东一带流传至今,提醒着世人: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心善恶,自有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