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虎口夺印(1/2)
清光绪年间,关东长白山下有个叫靠山屯的村子,村里有个叫王老六的猎户,四十来岁,满脸络腮胡子,是个直肠子的粗人。他有个独子叫宝柱,今年十六,聪明伶俐,是村里张秀才学堂中最有出息的学生。
这年腊月二十三,王老六照例上山祭拜山神。长白山一带的猎户都有这规矩,每年小年这天,要上山给山神爷献祭,祈求来年狩猎平安。王老六提着两只山鸡、一壶烧酒,踩着半尺厚的雪,往山里走。
走到老林子深处一块巨石前,王老六清理出一片空地,摆上山鸡,倒上酒,点上香,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山神爷保佑,来年猎物多些,也别让黑瞎子祸害庄稼。”王老六念叨着。
忽然,一阵狂风卷起积雪,迷得他睁不开眼。风停后,王老六睁眼一看,祭品前不知何时站了个白胡子老头,穿着件不合时节的单薄青衫,却不见有丝毫冷意。
“王老六,你年年祭拜,心诚可贵。”老头捋须笑道,“老夫今日特来提醒你,正月十五那晚,切莫让你家宝柱出门。”
王老六一愣,心想这荒山野岭的,哪来的老头?莫不是遇上了山中的仙家?他不敢怠慢,忙问:“仙家为何这么说?”
“天机不可泄露,记住便是。”老头说完,身形渐淡,如烟般消散在林中。
王老六回家后,心里直犯嘀咕,将此事告诉妻子李氏。李氏是村里有名的精明人,一听便道:“定是咱家常年供奉的山神爷显灵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元宵节那晚,说啥也不让宝柱出门。”
靠山屯有个习俗,元宵夜年轻人要举着火把绕村三圈,寓意驱邪迎福。宝柱作为村里年轻一辈的佼佼者,本要领头的。如今听了父母之命,虽不情愿,也只能应下。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傍晚时分,村里已热闹起来,家家挂起红灯,准备晚上的火把游行。宝柱坐在炕上温书,心里却像猫抓似的痒。
忽然,窗外传来几声熟悉的呼唤:“宝柱,快出来啊!就等你了!”
宝柱推开窗一看,是同村的几个伙伴,举着火把在院外招手。
“我爹不让我出门。”宝柱为难道。
“你就装肚子疼,溜出来一会儿,绕完村就回来,神不知鬼不觉!”为首的赵家小子怂恿道。
宝柱年轻心性,经不住劝,果然假装腹痛,骗过母亲,溜出了门。
谁知这一去,竟惹出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话说宝柱随着队伍绕村而行,火把映着雪地,红光一片,好不热闹。绕到第二圈时,队伍经过村口的老槐树,宝柱忽然觉得内急,便离开人群,走到树后解手。
刚系好裤带,一转身,宝柱吓得魂飞魄散——黑暗中,一对绿油油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他!竟是一头吊睛白额大虎!
那虎不吼不叫,悄无声息地逼近。宝柱腿软得动弹不得,眼看就要命丧虎口。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黄影闪过,一只硕大的黄皮子不知从哪窜出,对着老虎放了个响屁。
老虎被这突如其来的臭气熏得一愣,宝柱趁机连滚带爬地往村里跑。可那虎很快回过神,一跃又追了上来。
眼看老虎就要扑到宝柱身上,忽然一道金光自空中落下,正中虎头。老虎吃痛,大吼一声,竟人立而起,口吐人言:“好你个黄三太爷,敢坏我好事!”
那黄皮子也摇身一变,成了个黄衣矮个老者,手持烟袋,冷笑道:“黑风,你私自下山伤人,就不怕山神爷治罪吗?”
“少拿山神压我!我今日非要这童男精气不可!”老虎咆哮着,又扑向早已吓瘫在地的宝柱。
就在这危急关头,又有一道白光闪过,一位白衣老者现身,手持拂尘,轻轻一挥,便将老虎挡了回去。
“胡三爷!”黄衣老者惊喜道。
被称作胡三爷的白衣老者对老虎道:“黑风,你修炼三百年不易,何苦为一时之快,毁了自己道行?这宝柱乃是文曲星庇佑之人,伤了他,你担待得起吗?”
老虎闻言,迟疑片刻,却又狰狞道:“休要骗我!什么文曲星,我今日偏要尝尝这读书人的滋味!”
说罢,它猛地一扑,不是冲向宝柱,而是跃向空中,大口一张,竟将悬于宝柱头顶的一团金光吞入腹中!随即转身窜入山林,消失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