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奔跑的清晨(2/2)
他熬夜写申请材料,搜肠刮肚地想写出自己的“科研潜力”和“综合表现”,最终却只能干巴巴地罗列那几条苍白的成绩和每天跑步、去图书馆的“事迹”。他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生活照,最后贴上去的是开学时在校门口拍的、表情僵硬的一寸照。
递交材料的时候,他看到另一个竞争者的申请表,厚厚一沓,附带着各种获奖证书、参加科技竞赛的照片、甚至还有一封英文的推荐信。那个同学他认识,成绩比他稍差一点,但口才极好,是系篮球队主力,据说父亲是省里某个部门的领导。
结果毫无悬念。
名单公布那天,他远远看着那个熟悉的名字,在原地站了很久。风吹过公告栏,纸张哗啦作响。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只有一种深切的、早已预料到的无力感。那感觉像是早就埋伏在身体里,此刻只是安静地浮出水面,冰冷地包裹了他。
他转身,又一次走向图书馆。那条路,他熟悉得闭着眼都能走到。
就是在那个靠墙的、堆满厚重机械设计手册的角落里,他遇到了赵教授。
那天他正对着一本全英文的《机械原理》较劲,词典翻得哗哗响,眉头拧成一个死结,额头上急出一层细汗。很多专业术语词典上根本没有,或者解释得语焉不详。那种熟悉的、被无形壁垒阻挡的挫败感又一次攫住了他。
“遇到难题了?”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陈默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
一个穿着半旧中山装、头发花白、戴着深度眼镜的老者不知何时站在了他旁边,正低头看着他摊开在桌上的书和写得密密麻麻、却混乱不堪的草稿纸。老者的目光透过厚厚的镜片,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专注和审视。
陈默慌忙站起来,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放,脸颊发热,下意识地想用胳膊挡住那些潦草的笔记。“教、教授…我…”
“这本影印版错误不少,翻译得也很生硬。”赵教授似乎没在意他的窘迫,伸出一根手指,点了点书上的某一处公式推导,“这里,跳跃太大了,缺了关键两步,初学者很容易看不懂。”
他又瞥了一眼陈默的草稿纸,上面是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并补充的推导过程,虽然笨拙,却一步步写得很详细。“嗯…思路是对的,就是绕了远路。这里,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一步就出来了。”
他拿过陈默手里的笔——那支最便宜的、笔杆都快被咬烂的塑料中性笔——在草稿纸的空白处,流畅地写下了几行简洁而优美的推导。字迹清瘦有力。
陈默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几步自己绞尽脑汁也无法突破的关键,在教授笔下如此轻描淡写地被解决,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撼和由衷的敬佩涌了上来。
“谢谢…谢谢赵教授…”他讷讷地道谢,声音因为激动而更加干涩。他认得这位老先生,是系里最有名望也是要求最严格的教授之一,教的正是他们下学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赵教授放下笔,抬眼仔细看了看他,目光在他洗得发白的衣领和那双因为长期握笔而有些变形的手指上停留了一瞬。“大一的?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
“机械一班,陈默。”
“陈默…”赵教授沉吟了一下,似乎想起了期中成绩单上那个靠前的名字,“基础打得还算扎实。就是方法太笨,光靠死记硬背,走不远。”
他的话很直接,没有任何委婉,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陈默努力掩盖的虚弱。陈默的脸更红了,头垂得更低。
“以后有问题,可以直接来我办公室问。”赵教授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办公室门牌号,“周三下午,我都在。比一个人在这里啃这些错误百出的影印本强。”
说完,他背着手,踱着步子离开了,身影很快消失在层层叠叠的书架之间。
陈默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条,站在原地,心脏还在砰砰地跳。纸条边缘有些粗糙,握在手里却有一种奇异的分量。
窗外,天色不知何时又暗了下来,阴沉的云层低低地压着,似乎又要下雪了。
图书馆里灯火通明,温暖如春,学生们依旧埋首在书海和屏幕前。
他把那张写着门牌号的纸条,仔细地、对折再对折,放进了贴身的衣袋里,紧挨着那卷皱巴巴的钱和那只坚硬的锡纸鹤。
然后,他坐回那个昏暗的角落,重新摊开那本天书般的《机械原理》,拿起笔。
这一次,笔尖落在纸上的声音,似乎略微坚定了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