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谍报代号我是烛影 > 第45章 心理画像

第45章 心理画像(1/2)

目录

武藤兰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特高课这潭深水,激起层层暗涌。表面的工作依旧,但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弥散。陈默能感觉到,某些角落的窃窃私语变少了,人们走路时腰板似乎挺得更直,连小林中尉汇报工作时的语气都多了几分刻板的规范。

这位心理学博士没有立刻进行大规模访谈,而是像一位耐心的织网者,开始默默收集材料。她几乎整日待在为她准备的独立办公室里,窗帘半掩,反复研读“烛影”案以及近期其他要案的卷宗,特别是那些包含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细节记录的文件。

几天后,一份名为《关于代号“烛影”之行为分析与心理画像初步报告》的文件,被秘密送达佐藤一郎的案头,其副本也仅限于少数高层传阅。陈默作为“狐”,并且是“烛影”案的间接相关者(张全福案在场人员),佐藤出于某种考量,也让小林中尉“无意中”向他透露了报告的核心内容。

当陈默从小林口中听到那份报告的大致结论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后背还是瞬间被冷汗浸湿。

武藤兰的报告,推翻了之前南造云子将“烛影”归类为某个抵抗组织行动小组的猜测。她基于详尽的行为分析,勾勒出了一个清晰而危险的形象:

目标选择: 张全福并非随机目标,而是经过挑选的——有显着汉奸行为、有一定社会地位、铲除他能产生较大震慑力。这表明“烛影”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战略目的,而非单纯复仇或恐怖活动。

行动策划与执行:

精密侦察: 对张公馆内部结构、保镖巡逻规律了如指掌,表明进行了长时间、近距离的周密侦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隐蔽能力。

时机把握: 选择在喧闹的舞会期间动手,利用环境噪音和人员流动做掩护,胆大心细,善于利用环境。

潜入方式: 门窗无破损,疑似使用专业开锁工具或内部接应(南造倾向于前者,认为“烛影”更可能独立行动),手法专业。

杀人手法: 近距离一击毙命,干净利落,显示出冷静的心理素质和可能的专业训练背景。

现场处理: 留下血字“烛影”,带有强烈的仪式感和宣告意味。这不仅是为了制造恐慌,更可能是一种心理需求——渴望被“看见”,渴望留下个人标记。

综合心理画像:

性别: 高度疑似男性(基于体力、行动风格推断)。

年龄: 可能在25至40岁之间,体力与心智处于巅峰期。

教育背景: 受过良好教育,甚至可能有留学经历。 其策划的周密性、对西方特工手段(如专业开锁、心理震慑)的熟悉,以及“烛影”这个代号本身带有的文学意象,都指向较高的文化素养。

出身与经历: 很可能出身于优渥或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庭。 理由如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