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双重身份(1/2)
夜深人静,陈公馆主卧的灯早已熄灭。但陈默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毫无睡意。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黑暗中投下一道苍白的光带,像一把冰冷的刀。
三重身份。
白天,他是沪上商界新贵、委员会顾问陈默,周旋于日本军官和汉奸商人之间,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时而精明算计,时而装傻充愣。
暗地里,他是“烛影”,是组织的“深潜者”,每一个眼神、每一句闲聊,都可能蕴含着需要传递的情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而现在,他又多了一层皮——“狐”,特高课的外围情报员,需要向敌人汇报“自己人”的动向,甚至可能要参与对抵抗力量的调查。
这三重身份在他脑子里打架,像三个不同的人格在争夺主导权。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记住在什么人面前该扮演什么角色,说什么话。一句无心之言,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压力像无形的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他甚至开始做噩梦,梦见自己被佐藤一郎识破,梦见秦雪宁用失望冰冷的眼神看着他,梦见父亲被连累……每次惊醒,都是一身冷汗。
他开始更加理解那些深度潜伏的前辈们所承受的精神煎熬。这不仅仅是勇气的问题,更是对意志力的极致考验。他必须把自己撕裂,再重新拼凑,而且不能露出任何裂缝。
白天在委员会,他努力维持着“陈顾问”和“狐”的平衡。他定期向小林中尉提供一些经过筛选、真伪混杂的“情报”,比如某个商号资金异常(可能是正常的商业周转),或者听到几句对物资配给不满的牢骚(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这些情报价值不大,但足以显示他的“存在感”和“实用性”,符合他“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设定。
佐藤一郎似乎对他的“成果”并不急切,更像是在耐心放线钓鱼。这种平静,反而让陈默更加不安。他深知,佐藤是在观察,在评估,等待他露出破绽,或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同时,他还要利用委员会的身份,继续为组织服务。这需要极其精妙的操作。比如,他“无意中”从物资调配组的闲聊里,听到日军计划在下个月加大对江南地区粮食征购的消息。这消息很重要,关系到根据地的粮食安全。
但他不能直接报告给小林,那样会暴露他过于关注军事后勤领域,引起怀疑。他需要找一个更“合理”的由头。于是,他在一次委员会讨论稳定市场物价的会议上,装作突发奇想地说:“各位,现在市面上的米价已经不稳了,要是皇军那边再有什么大的征购行动,恐怕会引起更大恐慌,是不是可以先跟我们通个气,也好提前做些准备?比如,让我们这些做粮食生意的,先屯一点点,到时候平抑市价?”
他这个建议,看似是从维护市场稳定、为日军分忧的角度出发,合情合理,甚至有点“贴心”。果然,主持会议的田中次郎觉得有道理,表示会向军方反映。而陈默,则顺势将这个情报,夹杂在其他市场信息里,通过死信箱传递给了组织。
每一次这样的操作,都耗费他巨大的心力。他就像在走钢丝,一边要取得日本人的信任,一边要完成组织的任务,还要确保自身安全。
更大的压力来自人际关系的处理。他现在需要同时应付好几方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