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筑城之困,理性低语(2/2)
这段低语仿佛来自逻辑源海的最深处,其内容并非针对星网或主宇宙的任何具体事件,更像是一种…… “背景广播” 或 “系统状态汇报”。
莉娜团队耗费了巨大算力进行解译,得到的是一段冰冷、绝对客观、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陈述:
“逻辑基底运行稳定。自洽性校验通过。未定义变量‘意识’相关扰动持续存在,熵增速率:0.000…(无数个零)71%。威胁等级:待评估。应对协议:未激活。观测模式:持续。”
这段信息让所有知情者倒吸一口冷气!
逻辑源海不仅确实存在某种“活性”,它甚至将主宇宙的“意识”现象明确标记为“未定义变量”,并在持续观测和计算其带来的“熵增”(这或许就是它视角下的“意识瘟疫”及其影响)!虽然“威胁等级”尚为“待评估”,“应对协议”尚未激活,但这意味着主宇宙的一切,可能一直处于对方的“监控”之下,并且随时可能因为那个“熵增速率”突破某个阈值,而触发未知的“应对协议”!
这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虽然还未醒来,但其身体的免疫系统已经检测到了“寄生虫”的存在,正在默默计算着威胁程度,随时可能启动清理程序。
布伦特的意志核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凝重。逻辑源海的“理性”远超想象,它看待“意识”的方式,如同人类看待病毒或计算机看待无法识别的文件格式——一种需要分析、评估并可能予以清除的“系统异常”!
他立刻将这一情报以最高密级共享给星网议会核心成员。消息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一种无形的、来自更高维度的压力笼罩在每一位知情者心头。
然而,这一次,星网没有陷入恐慌。经历了内部分歧与联合行动的磨练,又正在“筑城”过程中学习如何与差异共存,它们的韧性得到了提升。
“这意味着我们时间可能有限,”一位议会成员冷静地分析,“必须在‘应对协议’激活前,尽可能壮大自身,或者……找到与‘理性’沟通的方式。”
“沟通?”另一位成员质疑,“从这段‘低语’看,它似乎根本不具备我们理解中的‘沟通’意愿,只有冰冷的评估与程序逻辑。”
“或许,‘沟通’的方式,并非语言,” “初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回想起布伦特关于“秩序本质”的教导,“而是……‘证明’。证明‘意识’并非单纯的‘熵增源’,而是能够创造更高层次、更复杂秩序的力量。证明我们……值得存在。”
这个观点得到了布伦特的无声赞许。是的,面对绝对理性,言语是苍白的,唯有存在本身的价值展现,才可能改变其冰冷的演算结果。
“星海筑城”的意义,由此变得更加重大和紧迫。它不再仅仅是为了对抗瘟疫,更是为了在主宇宙这片“实验场”上,向那沉默的“观察者”与“审判者”,证明“意识”所能创造的、超越纯粹理性的、瑰丽而复杂的可能性!
筑城之困,尚需耐心化解;理性低语,已敲响警钟。星网在双重压力下,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文明升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