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218章 尘土飞扬筑路忙,仙踪忽至心波漾

第218章 尘土飞扬筑路忙,仙踪忽至心波漾(2/2)

目录

他推掉了所有远处的活儿,就守在崔咏梅身边,端茶倒水,悉心照料,连出门都很少。

眼见着离预产期没几天了,汪细能做出了一个在村里很“败家”的决定——带崔咏梅去县医院生孩子!

如今他腰包鼓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捉襟见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向母亲伸手讨要。

这前半年,除了在修桥工地上稳定拿工钱,他下半年自己凭借垒灶的好手艺,走村串户,也攒下了近一千块钱。

收入甚至比在工地干活还高,而且主家通常都好吃好喝地招待。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他决心要给妻儿更好的保障。

母亲钱左秀对此却很不以为然,私下里没少嘟囔:“哪个女人不是在家里生?跑去县医院,得花多少冤枉钱!真是有了几个钱就烧得慌!”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小儿子自己能挣钱,不向她伸手,她的话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约束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小两口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心里却在暗暗盘算:这俩家伙,到底偷偷存了多少钱?

垒一个灶五十块,每次才给她十块,这大半年少说也挣了大几百上千了吧?大头肯定都被他们昧下了!

还有那个越来越不把她放在眼里的大儿子汪细卫,这都多久没往家里交钱了?

一想到这些,钱左秀心里就堵得慌,对两个儿子都生出了怨气。

汪细能临走前,跟哥哥汪细卫打了个招呼。

汪细卫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安全第一。

正好赶上拉水泥的卡车要出发去市里,途经县城,汪细卫便安排弟弟和弟媳搭了个顺风车,也省去了他们奔波之苦。

送走弟弟,汪细卫继续投入到纷繁复杂的事务中。

他如今才深切体会到,以前跟着师父干活,虽然也操心,但主要听指挥就行。

现在自己独当一面,才是真正的事无巨细,桩桩件件都需要他过问、拍板,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好消息是,常掌柜送来的两台挖掘机和卡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砂石场那边,有了挖掘机配合,效率提升了何止数倍!

以前纯靠人力,将沙石转运一方的成本高达四十块钱。

现在有了机械助力,不算设备折旧,一方的成本直接降到了十八块!这节省下来的成本是实实在在的。

修路工地上,挖掘机更是大显神威。

需要砌石坎的地方,以前需要几个人喊着号子才能抬动的大石头,挖掘机轻轻一铲就吊装到位;

需要挑运的砂浆,一铲子就能运过去一大片;

最耗人力的土方开挖,以前十几个人干半天的量,挖掘机吭哧吭哧个把小时就弄得平整又规范。

施工计划不得不因为效率的提升而一再调整。

由于这段路不需要开山炸石,工程进展神速,不到半个月时间,路基拓宽、垫层铺设、压实、边沟开挖等基础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两位卡车司机也开始连轴转,白天忙着从市里往乡里拉水泥,晚上回来还得见缝插针地拉几趟沙子和碎石料。

从乡政府门口开始,一段段平整的水泥路面开始浇筑、抹平、拉毛(做防滑浅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延伸。

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了众多乡邻前来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孙老四也混在人群里,他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汪细卫使用的水泥标号,又目测着路面的浇筑厚度。

看完后心里不由得暗骂:“汪细卫这个愣头青,蠢蛋!用这么高的标号,做这么厚的路面,这他妈是修路还是铺金砖?这么干,能赚到钱才怪!亏死你个龟儿子!”

他还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相信,魏书记就是要用这个“亏本”的样板工程来定标准,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和看笑话的心态。

然而,当一段段五米五宽、平整坚实、带着精细防滑槽的水泥路面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时,那种视觉冲击力和质量感,还是让包括孙老四在内的许多人心头震动,眼热不已。

汪细卫现在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既要盯着工地进度,又要协调山货的收购、分类、储存。

常常是工地、砂石场、自家院子三点一线地跑。

幸好,路基工程完成后,大量工人暂时可以回家休息,只留下不到二十人进行路面浇筑和边沟修整等后续工作,陈阳和肖老三已经完全能够胜任管理,让他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就在第一段完整的高标准样板路建成后,魏书记立刻召集了另外三位承包商到现场开会。

站在崭新平整的水泥路上,魏书记面色严肃,目光扫过孙老四等人,声音铿锵有力。

“都看清楚了吧?这就是我们蛟乡修路的标准!质量、宽度、厚度,一点都不能含糊!我现在把话放在这里,如果你们觉得做不到,现在就可以提出来退出,我绝不勉强!”

“但是,如果你们接下了工程,最后却达不到这个标准,到时候别说我魏某人不讲情面,工程款一分钱也别想拿到!”

这话如同重锤,敲在另外三个工头心上。

他们都是老工程人了,心里飞快地算了一笔账:按照汪细卫这个干法,修一公里路,材料、人工加起来,铁定要亏损五万块钱左右!

这种明摆着亏本的买卖,他们怎么可能做?

两人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向魏书记表示,能力有限,达不到这个标准,自愿退出。

只剩下孙老四脸色变幻不定,内心激烈挣扎。

他犹豫,一是因为他自己有个砂石场,在原材料成本上能稍微控制一下,亏损可能会少一点;

二来,他还是想借这个机会搭上魏书记的关系,为以后铺路。

最终,他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魏书记,这标准……我孙老四接了!不过,我能力也有限,最多只能保证完成一公里!”

这样一来,原本分出去的三公里路,一下子退回来两公里,又全都压到了汪细卫头上。

汪细卫得知这个消息后,真是哭笑不得。

四公里路!

这要是放在没有机械设备之前,他非得亏得倾家荡产,真要去卖裤衩子了不可!

幸好现在有了挖掘机、卡车,砂石成本也降下来了,虽然明面上不会亏,但真算算设备折旧和其他因素,还是亏。

可不接也不行,魏书记将外面连接县里的路又划给了汪细卫,这下好了一头一尾的面子活都是他来干了!

他只好重新召集陈阳和肖老三,调整施工计划和材料采购方案,将这新增的两公里路纳入进来。

就在汪细卫被这些骤然增加的琐碎事务缠身,忙得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家院门外。

那是一个午后,阳光有些晃眼。

汪细卫正在院子里和杨春燕、潘高园一起整理刚收上来的山货,忽然心有所感,抬头向院门望去。

只见那堆硕大的红松木堆上,一位身着素雅道袍,身姿窈窕,气质清冷如仙的女子,正静静地站在那里,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清澈地望着他。

不是许久未见的静娴道长,又是谁?

她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安静,仿佛是从山间的云雾中悄然走出,与这忙碌喧嚣的农家小院格格不入,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和谐。

看见汪细卫看到她,对着他招招手,然后翩然离开。

汪细卫头皮发麻,静娴道长和海韵道长可不一样,海韵道长是真的只是帮忙修炼,静娴道长可是肌肤相亲了,这下该怎么给高园介绍?

感谢大家的陪伴,两章一万字,今天就不加更了,带回发一个说说,聊聊心里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