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笔底千钧论是非,肩头万木起蓬门(2/2)
“以后村里会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给他钱,而是提供政策。”
“得让他明白,政府帮他是情分,但他自己不动,谁也救不了他!”
最后,他苦着脸说出了最大的难处:“只是……书记,乡长,这修房子……就算材料用最便宜的,人工大家尽量义务出工,没个两三千块钱也下不来……”
“我们村账上实在……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啊。希望……希望乡里能酌情支持一部分。”
周锋建说完,额头上已经沁出了一层细汗,拿起茶杯猛喝了一口,掩饰内心的紧张。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黎乡长眉头紧锁,显然对要乡里出钱心存抵触。
其他干部则纷纷避开魏书记的目光,生怕被点名。
魏书记身体向后靠向椅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将每个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一锤定音:“周村长提出的解决方案,方向是对的。”
“既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也考虑了长远的帮扶和督促。政府不是冤大头,但不能没有作为,更不能没有温度。”
“钱的问题,乡里财政再紧张,挤也要挤一部分出来!”
“这件事,民生办牵头,财政所配合,尽快研究出一个乡里支持的具体方案。”
“村里也要积极自筹一部分,发动群众的力量。这件事,必须尽快落实!”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我希望大家记住今天这个案子。”
“我们蛟潭乡政府的形象,不是在文件里吹出来的,是在为老百姓解决一件件这样的难事、实事中树立起来的!”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各个村里调查,乡里的发展计划我会私下和各位沟通,然后在上会讨论,散会!”
说完,魏书记率先站起身,拿起笔记本,大步走了出去。
黎乡长脸色阴沉地坐在原位,半晌没动。
魏书记要插手乡里的经济活动了,而他却无能为力!
其他干部们面面相觑,低声交谈着陆续离开。
他们都知道,蛟潭乡的天,从今天起,又要开始变了。
而汪家坳的周锋建和老黄,则长长舒了口气,虽然压力更大,但至少,方向明确了。
乡财政在黎乡长不情愿的嘀咕中,还是挤出两千块给了汪家坳村支书和周锋建村长。
黎乡长黑着脸,把钱拍在桌上:“拿着!乡里锅都揭不开了,这钱丢进去连个响都听不见!你们自己掂量着办,搞砸了别赖乡里!”
村里咬着牙,再发动村民捐款,大家看在两个孩子可怜的份上,一块五毛地凑,才勉强凑出不到三百块。
安置成了头号难题,村里空房稀缺,更没人愿意接受钱左岸住进自己家。
有人提议:“沙硕地汪细卫家空房多,先挤挤?”
村干部刚去探口风,潘高园就堵在门口,脸一沉,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决。
“不行!我家男人常年在外,一个女人家,住进来个大男人,算怎么回事?传出去我这脸往哪搁?村里还有没有规矩了!”
她眼神锐利,扫过跟着来的村干部,带着不容置疑的拒绝。
钱左岸远远站在村干部身后,看着那个曾经在他身下哭泣寻求帮助的潘高园,还有那亮堂堂的房子,牙根咬得咯咯响。
低声咒骂:“妈的,凭什么……凭什么他家住砖房,老子没地住?还是亲戚,什么狗屁亲戚?”
那眼神里的羡慕和怨毒,像淬了毒的针。
村里只得另寻他处,最终把他一家塞进了离原家不远的一户五保户家。
那屋子又小又潮,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
钱左岸的大儿子刚进去就红了眼,猛地转头瞪着他,声音带着哭腔和恨意。
“爹!这就是你带我们住的地方?你除了会喝酒睡觉,还会干什么?你配当爹吗?!”
这锥心刺骨的话,像一记闷棍砸在钱左岸心上。
寄人篱下的屈辱感混合着儿子刻骨的怨恨,瞬间将他淹没。
他嘴唇哆嗦着,想反驳,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后放下想揍儿子的手,颓然蹲在墙角,双手抱头,肩膀微微发抖。
这双重刺激,终于让懒散惯了的钱左岸第一次动了真格的念头:得修个自己的房子!再也不能让儿子女儿这样瞧不起自己!
村里接了个烫手山芋,支书和周锋建愁眉苦脸地合计:“乡里两千块,加上这三百,连房子都修不好,还得管他们吃。”
周锋建一拍大腿,看向后山。
“有了!后山木头多,离他家近,砍了木头,搭个三间一层木屋,盖上瓦片,能遮风挡雨、活命就行!省下的钱还能买点粮食。”
他把主意告诉钱左岸,特意加重语气:“想住汪细卫家那样的砖瓦房?行啊!那得自己下地去挣!”
“现在,先把这木头房子盖起来!让你可怜的两个孩子有个地方住!”
“听着,钱左岸,这木头你得自己上山砍!木头你得自己扛下山!不干活,没饭吃!”
“村里管你一次,不能管你一辈子!你到底干不干?”
钱左岸望着村后那片郁郁葱葱的山林,又低头看看自己这双长期疏于劳作、显得有些苍白的手。
又想起汪细卫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复杂的情绪在胸腔里翻涌……
屈辱、不甘、一丝被逼到绝境的狠劲,还有对儿子那双怨恨眼睛的恐惧。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周锋建以为他又想耍赖。
终于,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近乎凶狠的决绝,用力点了点头:“干!我干!”
一场关乎生存与尊严的艰难重建,在钱左岸这声嘶哑却坚定的回应中,伴随着山风,悄然启动。
好多人都在讨论汪细卫和汪细能兄弟的变化,我待会写个单张解释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