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127章 千钧巨石承虹跨,留取匠名印汗青

第127章 千钧巨石承虹跨,留取匠名印汗青(2/2)

目录

最热闹的是第三块鸣谢碑跟前,搬运木材上来的工人们围作一团,争相寻找自己的名字。

二嘎子突然叫起来:“俺名字咋刻歪了?”

石匠学徒笑骂:“谁让你爹给你取这么个名,‘嘎’字本来就歪!”

“你这已经刻上去了,我的名字还没有来得及刻呢!”

众人哄笑中,李老栓若有所思:“这碑往后立百年,咱这些人也算留名了。”

正说笑着,一辆吉普车卷着尘土驶来。

临乡领导下车就看到命名石,顿时眉开眼笑:“李师傅果然大手笔!这石头选得气派!”

待看到碑文石上的竣工日期,更是抚掌称赞:“五月八日,好日子!四平八稳!”

李池卫笑着递过烟袋:“全托领导的福!您题这‘登高’二字,笔力遒劲得很!”

夕阳西下,新立的“登高桥”石碑在余晖中泛着金光,桥下流水潺潺,倒映着两岸炊烟袅袅。

汪细卫靠在栏板上,忽然轻笑:“师傅,您说百年后还有人记得咱们吗?”

李池卫磕了磕烟灰,目光掠过碑上密密麻麻的姓名:“桥记得住,就够了。”

消息传到临乡政府大院时,魏乡长正端着茶杯看报纸。

专属通讯员小跑着进来汇报:乡长,李师傅那边说五月八号立夏办通车典礼,还问请不请县里领导……

知道呢,魏乡长放下茶杯,茶水在杯子里荡漾,哦!差点忘记了,给县委县府办打电话!就说我们这儿有个重点工程竣工,请领导来指导工作!

他搓着手在办公室里踱步,忽然想起什么:让食堂老刘准备些特产,到时候给来的县领导带回去。

而此时工地上的工棚已经拆得七七八八。

李池卫把汪细能夫妇叫到跟前,指着仅存的几间工棚:你俩继续留下看摊子,我们四月底再过来。一个月一百块,食材你们看着用,别浪费就行。

说着掏出三张崭新的大团结,这是预付的工钱,到时候工钱里扣。

崔咏梅眼睛一亮,刚要接钱,汪细能赶紧拽她袖子:师傅,你刚发给我们工资呢,咱还有钱呢。

发给你们就是你们的钱!李池卫把钱塞进汪细能手里,晚上得有人守夜,还得防着小孩来玩。记住了,水泥棚得天天开门通风,沙子别让人给偷走了,得把设备给看好了。

他忽然压低声音,特别是那三块碑,得看好了,别让人把罩子掀开了,在上面乱刻乱画。

小两口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肯定自己看着,不会误事。

等货车来拉支架木材时,场面更是热闹。

老马用他刚换的新货车,一车一车运着,每一车都带好些工人回家,顺便把木料卸到汪细卫新家那块沙硕地上码好。

李池卫站在车旁边吆喝:细卫,家里的沙硕地都清出来没有?

早清好了!汪细卫车上喊,都快弄到我们家菜园子地了!

车摇摇晃晃开往沙硕地时,引得沿途村民纷纷探头。

有相熟的打趣:细卫,你这是要开木材厂啊?可是发财了!

汪细卫呵呵笑着说:“东西都是师傅的呢,只是暂时放我那里!”

拉完最后一车,潘高园带着大狗子和小秋葵坐在副驾驶里。

老远就看见百多方木材堆起来像座小山,和汪细卫他们院墙快差不多高了。

汪细卫的媳妇潘高园抱着小秋葵从车上下来,惊得手里的包袱都掉了:天爷!堆起来看着咋这么多呢?

李池卫跟着跳下车,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对汪细卫说:你用得上就可劲的用,用不了的放那里等着下一个工程用。

他踢了踢脚边的木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东北红松,县里林业局特批的指标,细卫你都知道呢。

汪细卫摸着光滑的木材,开着玩笑说道:师傅,这会不会太多了些?

多什么多?李池卫瞪他一眼,你这房子还就是个空壳子,赶紧收拾好了,和我去五县瞧瞧牛鼻子去!

说着从兜里掏出个厚厚的红包,这是给你们零用的,最后款下来了咱们在分账。

夕阳西下,李池卫坐上货车,离开时卷起漫天尘土。

汪细卫站在木材堆前,直到媳妇叫他吃饭才回过神。

他摸着那些还带着松香味的木材,忽然对媳妇说:明天去请田木匠,先给师傅打张拔步床。

他记得师傅家的床好像用了好些年了,一直没换过呢,这次有上好松木,正好给师傅师娘打一张。

嗯,还得给师妹和自家也打一张!

远处,一辆货车消失在暮色中,路过这座雄伟的石桥时,看见一个瘸腿的青年正在巡查桥面。

李池卫拍拍老马司机的肩膀,“你停一下,我下去看一眼……”

感谢各位的陪伴,厚颜求个五星好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