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课堂里的互动(2/2)
接下来上台的是位教高中物理的男老师,转盘落到了“男生学理科更有优势”的区域。老师无奈地笑了笑,说:“我教物理这么多年,每次分班,总有家长跟我说‘我家是女生,物理可能学不好,能不能选文科’,甚至有女生自己也这么认为,上课不敢提问,遇到难题就放弃。”
他分享了自己的做法:“我会在班里选几个物理成绩好的女生,让她们当‘小老师’,帮其他同学讲题;还会给大家看女科学家的故事,比如屠呦呦、何泽慧。慢慢的,越来越多女生发现,自己不是学不好物理,只是一开始被‘男生更有优势’的说法吓住了。上次月考,我们班物理前三名里,有两个是女生。”
台下又是一阵掌声,还有老师举手提问:“那如果遇到特别固执的家长,觉得女生就是不适合学理科,该怎么沟通呢?”男老师想了想,说:“我会把女生的作业、试卷拿给家长看,告诉他们‘您看,孩子的逻辑思维很强,只是需要多鼓励’,再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大多数家长还是能听进去的。”
游戏一个接一个进行,每位老师分享的案例都真实又鲜活:有教初中的老师遇到男生因为“不能哭”,受了委屈憋在心里,最后导致情绪崩溃;有教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孩子们会自觉地把“粉色玩具”分给女生,把“蓝色玩具”分给男生;还有教职高的老师,在专业选择上,女生选汽修、男生选护理时,会遇到同学的异样眼光……
每个案例分享完,江哲都会引导大家讨论,比如“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刚才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如果是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学生,引导方式要不要调整”。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原本拘谨的老师也开始主动举手发言,甚至有老师站起来反驳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却没人觉得尴尬,反而觉得“这样的讨论才有意思”。
中午休息时,江哲刚走到走廊,就被几位老师围住了。一位教德育的女老师拉着他的手说:“江老师,您这个‘性别标签大转盘’太实用了!我回去就想在我们学校的德育课上用,不仅能让学生讨论,还能让家长也参与进来,比如开家长会的时候,让家长也转转盘,说说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贴过性别标签。”
另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也说:“我之前给学生讲性别平等,总觉得自己在‘唱独角戏’,学生们听是听了,但没往心里去。您这个游戏不一样,让大家自己说、自己讨论,比老师讲一百句都管用。这个思路我得记下来,以后上其他课也能用。”
江哲笑着一一回应,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掏出手机,给逸晨发了条消息:“儿子,你爸今天的培训课特别成功!好多老师都夸‘性别标签大转盘’有意思,说要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你的‘互动设计’思路,帮了爸大忙了!”
发完消息,他靠在走廊的窗户边,看着楼下操场上打闹的学生——有女生在踢足球,男生在跳皮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没有性别标签,只有肆意的笑声。江哲想起逸晨说过的一句话:“好的课堂,不是老师把道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下午的培训课,江哲又增加了一个“小组共创”环节,让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设计一个性别平等教育的互动活动。有的小组设计了“性别角色盲盒”,把不同职业、爱好写在卡片上,让学生随机抽取,讨论“这个角色男生女生都能做吗”;有的小组设计了“故事改编”,把传统童话里“王子救公主”的情节改成“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勇敢不是男生的专利,智慧也不是女生的专属”。
培训结束时,江哲收到了很多老师的反馈表,几乎所有老师都在“最满意的环节”里填了“性别标签大转盘”,还有老师在备注里写:“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这样有互动、有温度的培训,不仅学到知识,还能拿到能用在课堂上的‘干货’。”
晚上回到家,江哲刚打开门,就看到逸晨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篮球,眼睛盯着门口。“爸,培训怎么样?”逸晨立刻站起来,语气里满是期待。江哲走过去,揉了揉他的头发,说:“特别成功,老师们都夸你的创意好。走,带你去买篮球鞋,兑现承诺。”
逸晨高兴得跳起来,拿起书包就往外跑。江哲跟在后面,看着儿子的背影,忽然觉得很欣慰。他原本以为,自己是在给学生、给老师传递知识,却没想到,儿子也在给自己传递新的教育思路——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倾听年轻人的声音,需要用更鲜活、更互动的方式,让道理走进心里。
路上,逸晨突然说:“爸,下次你要是再做培训,我还有个主意——可以搞个‘性别平等辩论赛’,让大家辩论‘性别差异是否存在’,肯定更有意思。”江哲笑着点头:“好啊,下次咱们一起设计。”
车窗外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色的光映在逸晨兴奋的脸上。江哲想起白天培训课上,那位小学老师说的话:“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要用性别标签给他们画框,要让他们自由生长。”而他知道,这些互动性强的课堂设计,就像是打开画框的钥匙,能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今天参加培训的老师,把“性别标签大转盘”带到自己的课堂上,当那些孩子不再被“男生该怎么样”“女生该怎么样”束缚,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热爱时,他们或许不会记得江哲的名字,不会记得这次培训课,但他们会记得,曾经有一个转盘,让他们明白:梦想不分性别,热爱无关标签,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这,就是江哲最想看到的,也是他坚持做性别平等教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