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念初的纪录片(2/2)
林晚星在一旁补充:“张导演说得对,上次我写李建国的故事时,也是先跟他聊李伟的作文,他才慢慢打开话匣子。你拍摄时要是遇到卡壳,随时跟我或者张导演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张导演看着母女俩的互动,笑着说:“有你妈妈这个‘军师’在,你更不用怕了。对了,拍摄设备不用追求专业,你的手机就够用,关键是‘跟拍’——比如拍李雨桐准备物理竞赛,不用特意安排她做题的镜头,就拍她课间追着老师问问题、晚上在家台灯下写解题步骤的日常,真实的生活感比精心布置的场景更能打动人。”
临走前,张导演给念初留了自己的私人联系方式:“下周末你去实验中学拍摄,我可以去现场给你做一次实操指导,教你怎么选角度、怎么抓瞬间镜头。要是去乡村拍摄,提前跟我说,我帮你联系当地的志愿者,让他们多照拂。”
走出咖啡馆,阳光正好落在母女俩身上。念初紧紧抱着策划案,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妈,谢谢您帮我联系张导演,还陪我来见面。现在我觉得,拍纪录片好像没那么难了。”
林晚星牵起女儿的手,眼底满是欣慰:“傻孩子,你的想法这么有意义,妈妈当然要支持。你小时候就喜欢拿着小相机拍家里的花草,说要‘记录美好’,现在能把这份心意用到性别平等上,妈妈特别骄傲。不过别太累,拍摄时注意安全,有什么事咱们一起扛。”
接下来的日子里,念初开始按修改后的策划案推进拍摄。每个周末,林晚星都会陪着她去实验中学:拍江哲老师的选修课时,妈妈会帮她留意学生的微表情,悄悄提醒她“快拍那个男生,他刚才听到同学分享时,眼神从不屑变成了若有所思”;拍逸晨调整运动服尺码时,妈妈会帮她跟工厂沟通,争取拍到工人修改面料的镜头;就连采访家长,妈妈也会提前跟家长聊家常,帮念初营造轻松的氛围。
有次去粤北乡村拍摄,山路不好走,林晚星特意提前准备了防滑鞋和晕车药,还帮乡村女孩们带了很多绘本和文具。拍摄晓雨在板栗树下读信时,念初没抓拍到晓雨抬头笑的瞬间,有点沮丧,林晚星悄悄跟她说:“别着急,我们陪晓雨再读一遍信,你专注看她的眼睛,等她看到信里‘想跟你一起看星星’那句话时,肯定会笑的。”果然,当晓雨读到那句时,眼睛弯成了月牙,念初赶紧按下拍摄键,捕捉到了最动人的画面。
晚上住在乡村小学的宿舍里,念初趴在桌子上整理当天的素材,林晚星坐在她身边帮她筛选镜头。“你看这个片段,苗苗给实验中学的结对伙伴包板栗时,特意挑了最大的几颗,还说‘要让她尝尝大山的味道’,这个细节一定要保留。”妈妈指着屏幕里的画面,语气里满是温柔,“你的纪录片里,藏着这么多孩子的梦想,一定要好好完成,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努力。”
念初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的纪录片计划里,不仅有校园里的平等故事,还有妈妈一路的陪伴和支持。就像紫藤萝花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绽放,她的梦想,也因为妈妈的守护,才能慢慢长出翅膀,飞向更远的地方。
当第一阶段拍摄结束,念初拿着初剪的片段给张导演看时,张导演忍不住称赞:“比我预期的好太多!尤其是李雨桐深夜做题的镜头,还有乡村女孩包板栗的细节,特别打动人。这背后,肯定有你妈妈不少功劳吧?”
念初笑着看向身边的妈妈,眼眶有点发热:“嗯,要是没有妈妈帮我牵线,陪我拍摄,我肯定做不到这么好。”
林晚星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对张导演说:“主要是孩子自己用心,我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得麻烦您多指导。”
夕阳下,母女俩并肩走在回学校的路上,念初手里的素材U盘沉甸甸的,心里却满是期待。她知道,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校园性别平等的记录,更是她和妈妈一起成长的见证——就像妈妈说的,只要带着初心,带着温暖,就一定能拍出让人心动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平等的微光,正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慢慢汇聚成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