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176章 执灯赴乡野,微光聚星河

第176章 执灯赴乡野,微光聚星河(1/2)

目录

2011年的春日,微风裹着草木的清香,吹进第三中学的教师办公室。林晚星批改完最后一本初三语文作业,指尖还沾着红笔的墨痕,目光却落在桌角那本摊开的杂志上——封面是几个乡村女孩捧着书本的笑脸,标题《乡村女性教育:待照亮的角落》格外醒目。桌下的婴儿围栏里,一岁半的江念初正抱着布偶小熊,晃晃悠悠地学走路,偶尔发出“妈妈”的软糯喊声,小身子一歪,又稳稳扶住围栏,惹得林晚星忍不住回头笑。

杂志是上周校长张校长递给她的,附带着一张“乡村女性教育支持计划”公益组织的招募海报。“晚星,你一直关注学生成长,又有耐心,这个志愿者岗位或许很适合你。”张校长当时的话,此刻还在她耳边回响。林晚星指尖划过海报上“用知识为乡村女孩筑梦”的字样,低头看了眼围栏里正啃着小熊耳朵的念初,心里泛起一阵热流——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东北小镇的旧教室里,是老师的鼓励让她坚定了考师范、当老师的决心;如今她成了初三七班的班主任,看着班里女生们为中考努力的模样,更明白教育对一个女孩的意义。而念初的到来,让她更想为更多女孩撑起一片能自由成长的天空。

“在看什么呢?这么入神。”办公室门被推开,江哲提着一个保温桶走进来,里面是他特意炖的银耳羹,还带着温热。他今年33岁,在教育机构带初三数学的同时,几乎承包了照顾念初的大半琐事——每天早上送念初去公婆家,晚上接回家哄睡,周末更是全程陪伴,就为了让林晚星能安心备课。看到围栏里的念初,江哲立刻放下保温桶,走过去弯腰抱起女儿,捏了捏她的小胖脸:“念念今天乖不乖?有没有闹妈妈?”

念初立刻伸出胳膊搂住江哲的脖子,把脸埋在他颈窝里,小声嘟囔“爸爸”,还伸手去抓他口袋里的糖果——这是父女俩的小秘密,江哲每天都会在口袋里装一颗水果糖,奖励念初乖乖听话。林晚星把杂志推到他面前:“你看这个公益组织,招募志愿者去乡村学校宣讲,我想报名。”

江哲拿起杂志翻了两页,目光落在“定期下乡、为乡村女孩开展成长课”的条款上,又看了看怀里的念初,抬头看向林晚星:“你想清楚了?初三的课本来就紧,下乡还要占用周末时间,念初这边……”他话没说完,却见念初从他怀里探出头,小手抓着杂志封面,对着上面的乡村女孩“咿呀”叫了两声,像是在表达好奇。

“我想清楚了。”林晚星打断他,眼神格外坚定,“你还记得去年咱们带念初去郊区公婆家,看到隔壁村的小娟吗?才十二岁就说‘女孩子读书没用’,蹲在田埂上帮家里喂猪,眼神里一点光都没有。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人能告诉她,读书能让她走出村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她会不会不一样?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不想错过。”

江哲看着她眼底的光,又低头看了看怀里正揪着他头发玩的念初,心里瞬间有了答案。他放下杂志,把保温桶打开,盛出一碗银耳羹递过去:“我支持你。周末我带念初,你放心去。要是需要准备宣讲材料,我晚上哄睡念初后,帮你一起弄。”林晚星接过银耳羹,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她知道,无论她做什么决定,江哲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一周后,林晚星接到了公益组织的面试通知。面试那天,江哲特意请了半天假,带着念初陪她一起去。公益园区的走廊里贴满了志愿者下乡的照片,念初趴在江哲怀里,指着照片里的乡村女孩,小声说“姐姐”,还伸手想去摸,惹得路过的工作人员都笑了:“这小朋友真可爱,是来给妈妈加油的吗?”

面试室里,三位面试官听完林晚星的自我介绍,负责人李姐问她:“你觉得乡村女孩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宣讲,应该侧重哪些方面?”林晚星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看向门外江哲怀里的念初——念初正隔着玻璃朝她挥手,小脸上满是依赖。

“我觉得她们最需要的是‘看见’——看见自己的价值,看见读书的意义,看见未来的可能性。”林晚星收回目光,语气认真,“就像我现在看着我女儿念初,我希望她以后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女孩就该怎么样’的想法束缚。乡村的女孩也是一样,她们可能从小听多了‘读书没用’‘早点嫁人’的话,所以我们的宣讲不能只是讲大道理,要结合真实的案例,比如告诉她们‘村里的姐姐靠读书考上大学,现在成了医生’;还要教她们怎么规划人生,比如初中毕业可以继续读书,也可以学喜欢的技能,让她们知道,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

她的回答让面试官们频频点头,李姐笑着说:“林老师很懂孩子的心理,也很有温度。我们之前去的村子,很多女孩都觉得‘自己的人生由父母安排’,你说的‘看见’,正是她们最缺的。”面试结束后,李姐当场通知她:“你通过面试了,下周末去清河镇中心小学宣讲,你可以跟着一起去,先熟悉流程。”

走出公益园区时,阳光正好。江哲抱着念初走过来,念初立刻伸出小手要林晚星抱。林晚星接过女儿,在她脸上亲了亲:“念念,妈妈面试过啦!”念初似懂非懂,却还是咯咯笑起来,小手抓着林晚星的头发,把脸贴在她脸上蹭了蹭。江哲笑着说:“晚上带你们去吃念初最爱吃的鳕鱼粥,庆祝一下。”

接下来的一周,林晚星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准备宣讲材料。她翻出自己大学时的笔记,找出班里女生们的优秀作文,还特意给小娟写了一封信——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她,但她想把鼓励写下来,托公益组织的人帮忙转交。江哲也没闲着,晚上哄睡念初后,就帮着林晚星整理PPT:把枯燥的理论改成念初也能看懂的漫画,比如用“小鸭子靠努力学会游泳”比喻女孩靠读书实现梦想;还帮她模拟宣讲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家里穷读不起书怎么办”“妈妈不让我读书怎么办”。

“要是有女孩问‘我想读书,但爷爷说女孩子要在家做家务’,你怎么回答?”江哲坐在电脑前,抬头问她。林晚星想了想,回答:“我会告诉她,做家务和读书不冲突,而且读书能让她学会更高效的做事方法,以后能帮家里解决更多问题。我还会给她举例子,比如公益组织里有个姐姐,小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帮奶奶喂猪,后来考上了农业大学,回来教村里人种果树,让大家都赚了钱。”江哲点了点头,把这个问题和答案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回答很具体,女孩们更容易有共鸣。”

周末一大早,天还没亮,林晚星就起床了。江哲已经做好了早餐,念初穿着粉色的小裙子,坐在宝宝椅里,手里拿着一个蒸蛋羹,正用勺子往嘴里送,虽然大部分都洒在了围兜里,却吃得格外认真。“妈妈,蛋蛋。”念初看到林晚星,举起勺子想喂她,小脸上沾着蛋黄,像个小花猫。林晚星蹲下来,张嘴吃下女儿喂的蛋羹,笑着说:“念念真乖,妈妈回来给你带小礼物。”

公益组织的大巴车在学校门口集合,江哲抱着念初送林晚星上车。念初趴在车窗边,小手拍着玻璃,嘴里喊着“妈妈”,眼里满是不舍。林晚星心里一软,隔着玻璃亲了亲女儿的小手:“念念乖,周末妈妈就回来陪你玩。”大巴车开动时,她看到江哲抱着念初,一直站在原地挥手,直到身影越来越小。

大巴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清河镇中心小学。车子刚停稳,林晚星就看到校门口站着几位老师,还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女孩,她们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从车上下来的志愿者。校长王老师握着李姐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激:“你们可来了!孩子们早就盼着了,昨天还问了我好几遍‘志愿者姐姐什么时候到’。”

清河镇中心小学的条件比林晚星想象的还要简陋:教学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旧楼,墙皮有些脱落,露出里面的红砖;操场是泥土铺的,下雨后会变得泥泞,几个女孩正穿着胶鞋在角落里跳皮筋;教室里的课桌椅参差不齐,有的椅子还少了一条腿,用砖头垫着。但让她惊讶的是,教室里的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墙上贴满了女孩们的画作——画里有高楼大厦,有飞机火车,还有穿着博士服的自己,每一笔都透着对未来的向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