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51章 新朝暗流

第51章 新朝暗流(1/2)

目录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金碧辉煌的殿宇在晨曦中更显威严,汉白玉的基座承载着新朝的野心与不安。文武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按品级鱼贯而入,肃立丹陛之下。空气中弥漫着檀香、新漆的味道,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这是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意义非凡。

凌云站在工部官员的队列中,位置不算靠前,却异常醒目。他身着的并非传统绯色官袍,而是朱棣特赐的麒麟服,绛紫色底,金线绣就的麒麟栩栩如生,在一众或绯或青的官员中,如同鹤立鸡群。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武勋集团(如朱能、张辅)投来的友善甚至略带好奇的打量;底层官吏敬畏中带着探究的注视;以及,最为刺骨的,来自文官集团,尤其是前排那些紫袍大员们,冰冷、审视,甚至隐含敌意的目光。

“陛下驾到——”司礼太监尖细悠长的唱喏声响起。

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的朱棣,在仪仗的簇拥下缓步登上御座。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遮蔽了他部分眼神,却更添深不可测的威仪。他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在凌云身上略微停顿了一瞬,旋即移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响起。

“众卿平身。”朱棣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例行礼仪之后,司礼太监开始宣读封赏诏书。对靖难功臣的封赏自然是重头戏,公爵、侯爵、伯爵……一个个名字念出,受赏者出列叩谢,气氛热烈。终于,念到了凌云。

“……工部员外郎凌云,靖难期间,督造军械,改良工艺,功勋卓着。擢升为工部右侍郎,仍总督天工院事,赐紫金鱼袋,赏银千两,帛百匹。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殿内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工部右侍郎,正三品!这升迁速度,堪称火箭。更重要的是,“仍总督天工院事”,这意味着凌云虽然被纳入了工部体系,但他一手创立的天工院,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由他直接掌控。

凌云深吸一口气,出列,撩袍跪倒:“臣,凌云,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清晰镇定。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个苍老而沉稳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陛下,老臣有本奏。”出声的,正是站在文官前列的工部尚书徐理。他年约六旬,面容清癯,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古井无波,仿佛蕴含着数百年的规矩和法度。

朱棣目光微转:“徐爱卿有何事奏?”

徐理手持玉笏,躬身道:“陛下,凌云侍郎擢升,乃陛下天恩,臣等并无异议。然,工部右侍郎一职,职责重大,关乎国家营造、水利、工役等诸多要务,非熟读经典、通晓典章制度者不能胜任。凌侍郎精于‘匠作’,此乃其长,然于朝廷法度、工部旧例,恐有未谙之处。”

他话语平和,却字字诛心,直接将凌云的“匠作”身份与“朝廷法度”对立起来,暗示他不配这个位置。

立刻,便有御史言官出列附和:“徐尚书所言极是!陛下,工部乃遵循《周礼·考工记》,上应天时,下合地理之重衙。凌侍郎所学所精,或可称为‘奇技’,然终究是‘术’,而非‘道’。以‘术’掌‘部’,臣恐……有违祖制,乱了朝廷体统啊!”

又一个声音响起,带着明显的讥诮,出自都察院一位姓周的御史(与北平旧敌周铎是远亲):“凌侍郎在北平,弄出那些响动巨大的‘火兽’、‘铁蜈蚣’,或有助战之功。然则,如今四海初定,当以休养生息、推行仁政为本。若将北地那套‘奇技淫巧’之风带入南京,带入工部,只怕会靡费国帑,滋扰地方,甚至……蛊惑圣心!”

“蛊惑圣心”四字一出,殿内气氛骤然变得更加凝重。这是极其严厉的指控,几乎将凌云打入了佞臣之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