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异世谋主:乱世定鼎 > 第397章 邻生

第397章 邻生(2/2)

目录

阿沙在回忆 “邻生提示” 时,总记不清具体表述,阿沙宝就教他看校准石画面:“爷爷,你看画面里沙绒菌旁有小绿点(苔藓菌),说明记忆里早有提示,只是我们没注意!” 阿沙按画面回忆,很快补全了记忆细节。

第二阶段是 “校准方案实践与调整”—— 各部落按 “忆道校准册” 调整适配方式:

沙海区校准:阿沙宝按 “2:1 岩粉菌丝比” 操作,同时在沙海区与林原区之间加 “岩粉缓流带”(用草木灰混合菌丝制成),避免苔藓菌过度分流;仅一个时辰,沙绒菌的褐色菌膜慢慢恢复橙红,橙光菌丝重新舒展,与绿光菌丝形成稳定的 “橙绿交界光带”,不再争夺资源;

雾海区校准:阿雾宝按 “加 1 成沙粒” 的方案,将细沙与水汽混合后注入雾海区;淡白雾气立刻稳定下来,不再消散,反而与沙粒结合形成 “雾沙颗粒”,既能传递信号,又能避免扩散干扰其他区域;雾岛的译道信号从 “微弱” 变成 “清晰”,传递出 “需每月补 1 次雾沙颗粒” 的精准需求;

岩脉阵法校准:阿石宝按 “朝沙海方向” 调整阵法,同时在岩片边缘加 “矿物质导流槽”(用芦苇管制成),引导淤积的矿物质流向沙海区;阵法立刻恢复储水,岩片表面的三色光带不再扭曲,矿物质渗出孔通畅,天下城岩脉的振动信号恢复实时传递;

河泽微生物校准:阿浪按 “1:2 微生物芦苇比” 调整,同时引入沙海的 “微生物分流菌丝”(按校准册提示,沙绒菌能分泌促微生物活性的物质);河水里的微生物不再死亡,淡灰色河水恢复清澈,芦苇根系的缠绕问题解决,滤水速度比之前快了 1 成;

更让人惊喜的是,校准后的枢纽台,金橙绿三色光带首次形成 “螺旋状共生光网”—— 沙海的橙光提供能量,林原的绿光稳固结构,雾岛的白光传递信号,三种光带互相滋养,不再冲突;译道林的古树枝叶上,长出了同时带有三种颜色的新叶,像在呼应忆道校准的成功。

第三阶段是 “忆道校准机制完善”—— 全族一起建立 “代际忆校机制”,确保记忆能持续适配多生态变化:

每月 “忆校大会”:老辈、年轻辈、孩童聚集在译道林,用忆道校准石复查记忆与现实的偏差,更新校准册;若出现新的生态(如未来可能出现的 “雪原生态”),优先用校准石找记忆里的 “跨生态提示”,再制定适配方案;

“忆校学徒制”:每个老辈带 1 名年轻辈、1 名孩童组成 “忆校小组”,老辈传记忆细节,年轻辈测现实数据,孩童记校准结果,避免代际断层;比如阿沙带阿沙宝、阿豆组成小组,每月一起复查沙海区的校准情况;

“校准石守护队”:由对记忆与信号敏感的族人组成,负责日常维护校准石,避免损坏;同时记录校准石呈现的新画面(如偶尔会出现的 “未来生态适配提示”),为后续校准提供依据;

“忆道墙升级”:在原有译道墙旁加 “忆校墙”,左边刻 “远古记忆规则”,右边刻 “现实校准方案”,中间刻 “偏差原因”,让所有人都能直观看到记忆如何适配现实,避免盲目照搬或否定。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阿沙宝在沙海区复查时,因忽略 “季节变化”(秋季沙绒菌需减少岩粉 1 成),按夏季校准方案操作,导致沙绒菌出现轻微枯萎;阿雾宝在雾海区补雾沙颗粒时,没按校准册 “用细沙” 的提示,用了粗沙,导致雾沙颗粒过大,堵塞信号传递。好在忆校小组及时发现:阿沙通过校准石画面,回忆起 “季节补注”(秋季岩粉减 1 成),阿雾宝按 “细沙” 方案调整,问题很快解决。

秋末的时候,“忆道校准册” 已记录了 12 条校准方案,“代际忆校机制” 运转顺畅;沙海的沙绒菌产量比校准前高了 2 成,林原的苔藓菌帮助岩脉固定了更多矿物质,雾岛的雾丝菌信号传递距离比之前远了 1 倍,河泽的微生物活性恢复到最佳状态;译道林的古树下,人们常围着忆道校准石,听老辈讲记忆细节,看年轻辈测数据,孩童们则在一旁画校准册,笑声与光网的微光交织在一起。

重阳节,天下城的篝火在译道林旁点燃。阿沙小组展示沙海区的校准成果,阿雾小组分享雾沙颗粒的制作方法,阿石小组演示阵法的实时调整;孩子们举着忆道校准册,在篝火旁唱着新的忆校口诀:“忆为镜,实为尺,校准石上找偏差;老辈传,年轻测,孩童记册不偏差;多生态,共生长,忆道通融乐开花……”

龙弈站在忆道校准石旁,看着螺旋状的共生光网与围坐的族人,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 “天下”,从来不是靠僵化的记忆或盲目的现实适配,而是靠 “代际携手的忆道校准”—— 老辈的记忆是根,年轻辈的现实是叶,孩童的记录是脉,只有根、叶、脉互相校准,才能让共生之树在多生态的土壤里,永远枝繁叶茂。

冬初的时候,译道林旁立了块 “忆道校准碑”,碑上刻着 “忆校相融,道通永续” 十二个字,碑旁种了片 “忆校共生田”,田里的作物按校准册的方案种植,同时滋养沙海、林原、雾岛的载体;田边放着忆道校准石的复制品(用岩粉与菌丝混合制成),供族人日常学习。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复查偏差、更新校准册、传承忆校方法 —— 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代人的忆校地,是所有愿意以记忆为基、以现实为尺、以校准为径的人的精神圣地,是真正 “忆校永续,天下共融” 的天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