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始皇微服闻童谣,田间盛赞嬴昭功(2/2)
嬴政抬手,止住了他的话。
他不需要臣子的确认。此童谣,此田野,农人脸上的笑容,孩童眼中的光亮,便是最真实的答案。
就在此时,一个在田埂边歇息的老农注意到了他们这一行气质不凡的外乡人,热情搭话:“几位先生是城里来的吧?也是来看咱这‘金蛋蛋’的长势?”
嬴政收敛心神,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走上前去:“老丈有礼了。确是路过,见此庄稼长势喜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此便是那传闻中的火云薯?”
“可不是嘛!”老农一提到这个,顿时来了精神,皱纹都笑开了花,“托陛下和小殿下的洪福!此真是神仙赐下的宝贝疙瘩!好种活,不挑地,产量高得吓人!蒸着吃、烤着吃、煮着吃都香!饱肚子!您瞧咱这气色,是不是比往年好多了?冬天再也不用怕饿死人了!”
老农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感激。
“哦?”嬴政故作好奇,“我听闻城中对此物亦有非议,说是有伤农桑古法……”
“呸!”老农不等他说完,就啐了一口,愤愤道,“那是那些吃饱了撑的、不下地的老爷们胡说八道!啥古法能让人不饿肚子?啥规矩能比娃们吃饱饭更重要?咱庄户人不懂大道理,咱就知道,谁让咱吃饱饭,咱就给谁磕头!陛下和小殿下,就是咱老百姓的活神仙!”
老农说得激动,旁边几个休息的农人也纷纷附和:
“就是!去年俺家娃饿得皮包骨头,今年都能跟着下地跑了!”
“有了这金蛋蛋,俺们交完租子,自家还能剩下不少呢!”
“小殿下可是能驯服山神爷(指墨云)的!能是凡人?”
听着这些七嘴八舌却无比真挚的话语,嬴政脸上的笑容越发真切。他点头:“原来如此,受教了。”
又闲谈几句,嬴政便借口天色不早,带着蒙毅等人告辞离去。
离开村落很远,嬴政依旧沉默着,回味着那童谣,回味着老农们的话语。
夕阳将其影子拉得很长,这位横扫六合、睥睨天下的帝王,此刻身上似乎少了几分平日的肃杀,多了一丝难得的温和。
“蒙毅。”他忽然开口。
“臣在。”
“回宫后,拟旨。将寡人私库中的那对玉如意,赐予阿房女。再挑些蜀锦珍玩,送去昭儿宫中。”
“诺。”蒙毅心中明了,陛下这是心中高兴,却又不好直接赏赐立功无数的九殿下,便转而赏赐其母,以示恩宠。
“另外,”嬴政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巍峨的咸阳宫,声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的波动,“告诉昭儿,他做的……很好。”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是对这天地宣告:
“很好。”
蒙毅躬身应下,心中也为九殿下感到高兴。
然,就在此温情弥漫的时刻,嬴政的目光无意间扫过路旁一片刚刚收割过的土豆田。
田埂边,散落着几个被遗漏的、个头极小的土豆,或是形状歪曲的次品。
一个念头,如细微的电光,骤然划过嬴政的脑海,让其温和的目光微微一凝。
土豆如此高产,固然是天大的好事。
但……若真遇上天灾,或是……人祸,导致如此高产的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那带来的后果,恐怕也会比任何传统作物绝收,都要恐怖得多……
依赖,有时亦是最大的风险。
此念头只是一闪而逝,并未在嬴政心中留下太深的痕迹,很快便被那童谣与丰收的景象带来的喜悦所冲淡。
但他那微微停顿的目光,却并未逃过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的蒙毅的眼睛。
蒙毅心中暗自记下,决定回去后,要提醒殿下注意粮食储备多样化的问题。
夕阳西下,嬴政一行人踏着余晖,返回那座天下权力的中心。
村口的童谣犹在耳边回荡,而帝王的心中,已悄然埋下了一颗关于“风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