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深渊回响无限流 > 第161章 能力训练与整合

第161章 能力训练与整合(1/2)

目录

“曙光”基地深处,专为林默团队开辟的训练区内,空气因能量的高频振动而微微扭曲。不同于“噬渊集市”的混乱与血腥,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严谨与秩序,银灰色的金属墙壁上流动着淡蓝色的能量纹路,如同呼吸般明灭。

短暂的休整期结束,在明的授意和“曙光”资源的支持下,团队进入了争分夺秒的高强度训练阶段。每个人都清楚,高层级的危险远超以往,荆岳的投靠更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提升实力,精确掌控自身的能力,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林默独自置身于一间纯白的冥想室内,这是专门为他准备的“静音间”,最大限度地隔绝了外部杂音和能量干扰。他盘膝而坐,双目微阖,额角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的意识正沉入“真言回响”的深处。

那并非一个舒适的过程。以往,只有在极端压力下,他才会被动地触及这股力量,伴随着剧烈的头痛和仿佛灵魂被撕裂的痛楚。如今,他需要主动去触碰、去理解、去驯服。

在他的感知中,“真言回响”并非具体的声音,而是一种弥漫于意识空间的无形涟漪,它们由无数细密、闪烁的符文构成,每一个符文都代表着一种“规则”的碎片或是“真实”的侧面。它们原本如同狂躁的蜂群,在他试图调用时横冲直撞,反噬的力量便源于此。

“辨识,而非对抗。” 这是“曙光”一位擅长精神系能力的研究员给他的建议。

林默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自己的精神力,如同在黑暗中伸出无数极其细微的触手,尝试去接触、分辨那些躁动的符文。起初,精神触手刚一靠近,便被狂暴的涟漪搅碎,带来针扎般的刺痛。但他没有退缩,一次次地尝试,失败,再尝试。

渐渐地,他能在剧痛的间隙,捕捉到某些符文转瞬即逝的形态。代表“谎言”的符文边缘锐利而冰冷;代表“真实”的符文则相对圆润,带着微光;代表“扭曲”的符文则不断变幻,极不稳定……

他尝试着在内心构筑一个简单的、不容置疑的“真实”陈述——“我是林默”。然后,小心翼翼地调动那些代表“真实”和“确定”的符文,让它们在自己的意识空间内共振。

嗡——

一阵轻微的眩晕感传来,头痛依旧存在,但比起以往那排山倒海般的反噬,已然减弱了许多。他成功了,尽管只是最微小的应用,并且范围仅限于自身意识。

他缓缓睁开眼,长长吁了一口气,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精准控制的第一步,在于理解构成“真言”的“词汇”。路还很长,但他已经看到了方向。降低反噬的关键,在于用最精确的“力量”,去实现最小范围的“效果”,避免力量的浪费和失控。

……

隔壁的训练室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高重力、高强度的物理训练区。

秦武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淋漓,肌肉贲张如同磐石。他并非在进行花哨的格斗训练,而是在进行最基础、也最残酷的负荷练习。

巨大的超合金杠铃被他一次次举起、放下,每一次都引发地面的轻微震动。但这并非训练的核心。在他的意念催动下,皮肤表面隐隐浮现出一层极其淡薄、近乎不可见的灰白色光泽——“磐石回响”正被激发。

研究员对他的建议是:“感受力量的流动,理解‘防御’的本质。‘磐石’并非死物,它应是你意志的延伸。”

起初,秦武的习惯是在遭受攻击的瞬间,本能地将“磐石”之力遍布全身,形成无差别的绝对防御。这固然安全,却极大地消耗能量,且缺乏变化。

此刻,他正尝试改变。在举起杠铃的过程中,他刻意地将“磐石”之力主要集中在双臂和腰腹,而其他部位则保持常态。这需要极端精细的肌肉控制和能量引导。

砰!

一次分心,力量流转不畅,杠铃险些脱手,手肘处传来一阵肌肉撕裂的痛感。他闷哼一声,放下杠铃,抹了把汗,眼神却更加专注。

他回想起“诡校”中硬抗怪物、“无限商场”中断后、以及在“寂静坟场”守护队友的瞬间。那种守护的信念,是“磐石”力量的源泉。防御,不是为了自己苟活,而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东西。

他再次抓起杠铃,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想着“举起重量”,而是将意念集中在“守护”这个动作本身。想象着手中托起的,是队友的安危,是生存的希望。

奇异的感觉出现了。那层灰白色的光芒不再僵硬地覆盖体表,而是如同流水般,随着他的意念,更顺畅、更精准地汇聚到需要的地方。虽然依旧粗糙,消耗却明显减少,防御的“质感”也似乎变得更加凝实。

收放自如的第一步,在于让力量与意志真正同步。秦武在一次次的重复中,锤炼着不仅仅是肉体,更是对“磐石”本质的理解。

……

肖雅所在的是一间充满复杂全息投影和数据流的分析室。她的“推演回响”更偏向于纯粹的脑力活动,训练方式也截然不同。

她的面前,巨大的光屏上正以每秒数百帧的速度快速切换着复杂的动态图像——可能是星图轨迹,可能是能量流动模型,也可能是某种未知生物的捕猎片段。这是“曙光”数据库中的海量信息碎片,经过随机组合和加速处理,模拟着战场上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

肖雅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混乱的信息中,快速找出关键节点,预判其下一步的演变。

她的太阳穴因高速思考而微微跳动,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不时标记出她认为的关键帧,并输入简短的推演结论。

“错误。目标c37行为模式偏离预期13.5%。” 冰冷的电子音提示道。

肖雅蹙眉,迅速回溯数据流。她发现自己在分析时,过于依赖一种常见的能量衰减模型,忽略了目标本身可能存在的周期性波动特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