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猎人的抗战 > 第67章 厉兵秣马待出征

第67章 厉兵秣马待出征(1/2)

目录

“都给我站稳了!枪要端平,眼神要狠!对面不是靶子,是杀了咱爹娘、占了咱家园的鬼子!”曹兴国站在训练场上,手里攥着根木棍,看着队列里的新兵们端着三八大盖练习刺杀,声音像磨过的石头一样粗粝。

一个十六七岁的新兵没站稳,枪托磕在地上,吓得脸都白了。曹兴国走过去,没打他,反而接过步枪,示范着端枪的姿势:“胳膊要稳,腰要沉,就像扎在地里的老树根,鬼子再凶也撼不动你。”

新兵红着脸,重新端起枪,这次稳了不少。曹兴国点点头,转向队列:“弟兄们,咱们现在有六百号人了,枪够了,子弹也不缺,但这不够!得让手里的家伙变成索命的刀,让脚下的土地变成鬼子的坟!”

周铁山光着膀子,正带着一队练拼刺,他的对手是个高大的新兵,被他三两下就撂倒在地。“起来!这点劲还想打鬼子?”周铁山吼道,“再练!什么时候能把我撂倒,什么时候才算及格!”

新兵咬着牙爬起来,再次扑上去,虽然又被打倒,眼神却比刚才狠了不少。

李勇在另一边教瞄准,他趴在地上,对着百米外的靶子讲解:“三点一线,呼吸要匀,扣扳机时别哆嗦,就当那靶心是鬼子的脑壳……”

场地边缘,小林次郎正带着反战同盟的同志给新兵们演示日军的战术动作:“鬼子拼刺喜欢先退后半步,再突刺,你们记住这个破绽,提前出枪就能制住他……”

训练场上杀声震天,刺杀声、喊号声、枪声混在一起,连天上的云都像是被震得加快了脚步。

中午休息时,炊事班抬来几大桶玉米糊糊和一筐窝窝头,还有腌萝卜。新兵们饿坏了,围着桶狼吞虎咽,老兵们则把自己的窝窝头分给体力弱的新兵。

“队长,您看二柱子,进步真快,昨天还打不准靶子,今天五发子弹中了三发。”李勇指着一个黝黑的青年,笑着对曹兴国说。

曹兴国看着二柱子埋头吃饭的样子,想起他刚来时,连枪都不敢碰——他全家被鬼子杀害,是被游击队从死人堆里救出来的。“苦水里泡大的孩子,骨头硬。”曹兴国拿起一个窝窝头,“多练练,将来能成好兵。”

正说着,张天远从外面跑回来,手里拿着张纸条:“队长,地下党传来消息,村田要从省城调一个骑兵中队过来,说是要清剿大青山。”

“骑兵?”曹兴国捏着纸条,眉头皱了起来,“骑兵跑得快,冲击力强,在开阔地不好对付。”他转身对周铁山喊,“一队暂停拼刺,去西边的山沟里挖陷阱,多弄些削尖的木桩,上面抹上大粪,骑兵掉进去就别想爬出来!”

“得嘞!”周铁山扔下枪,招呼队员们扛锄头去了。

李勇凑过来:“我带二队去摸清骑兵中队的路线,看看他们从哪条路进山,咱们好设伏。”

“去吧,小心点。”曹兴国叮嘱道,“别硬拼,摸清情况就回来。”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更紧了。新兵们不仅练射击、拼刺,还要学埋地雷、挖战壕、识别日军的信号弹。老兵们把自己的战斗经验编成顺口溜教给新兵:“遇骑兵,别硬碰,躲进山沟钻树丛;先炸马,再打人,剩下的鬼子没威风……”

傍晚,曹兴国带着几个队长检查新挖的防御工事。西边山沟里布满了伪装的陷阱,上面铺着树枝和浮土,别说骑兵,就是野兔踩上去也得掉进去。山腰上挖了三道战壕,每道都连通着藏兵洞,机枪阵地隐蔽在巨石后面,枪口正对着山沟的入口。

“不错。”曹兴国拍了拍周铁山的肩膀,“再在沟口堆些石头,骑兵一进来就推下去,把他们堵在里面打。”

周铁山咧嘴笑:“早就备好了,石头堆得比人还高,到时候一推,保管把鬼子砸成肉泥!”

回到营地,李勇也回来了,他带回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地图:“队长,骑兵中队走的是阳坡古道,那条路虽然宽,但两侧都是陡坡,正好设伏。他们大概三天后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