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为了赚钱,我认张导为义父 > 第345章 剪辑、去魔都、电影上映

第345章 剪辑、去魔都、电影上映(2/2)

目录

随着资产规模逐渐变大,他得找专业的人来打理。魔都是金融中心,那里的人专业,也和香港市场联系紧密——而香港,正是亚洲的金融枢纽。

有些资金得经过香港进出,包括他打算卖出的比特币。虽然内地对比特币还没有明确法规,但税务方面存在模糊地带。香港不但零税,还有成熟的交易机构,操作起来更规范、也更方便。

这才是俞良真正在意的布局。

这次介绍的资产管理人,还是他的“好大姐”推荐的——这就更让他放心了。她认识的人,肯定靠谱。至于会不会被监控?他根本不在意。他从没打算和“好大姐”疏远,无论将来多有钱,该依靠的关系还是要依靠。他永远可以是“好大姐”这边的“自己人”。

再说,他也没做什么违规的事。不过是投资运气好、比特币赚了钱而已,坦坦荡荡。

说不定,他越透明,“好大姐”越愿意帮他——俞良心里精明着呢。

当然,在去魔都之前,他还要参加《宫锁沉香》的发布会和首映礼。

不过这倒没什么压力。这片子虽说是重点项目,但也不是S级大制作,发布会和首映规模都常规操作。俞良对票房预期并不高,挺现实的。

毕竟编剧是于正。于正的戏,剧情多少带点狗血和虐恋,受众以22岁以上的女性为主,而俞良的粉丝偏年轻,多是初中、高中生。能不能吸引到目标观众,还真不好说。

所以他对票房能过亿就已经满意了。更何况不管票房多少,也不会多分他一分钱——现实就是这么真实。

和濮伦又聊了一会儿后,濮伦就起身告辞了。他还要去协调俞良之后的工作:拍杂志、谈合作,一堆事等着处理。

临走前,濮伦还是说了一句:“量子,去魔都的时候我陪你一起吧。”

俞良想了想,觉得也行。资产管理的事迟早大家都会知道,濮伦是自己人,公司还有他的股,也算是绑定了,所以还没必要瞒着对方。

而且有濮伦跟着,万一有什么事也好照应。

“行,一起吧。”

......

几天后,俞良参加了《宫锁沉香》的新闻发布会。怎么说呢,现场人来得挺齐全的。俞良也再次见到了小赵。两人有一段时间没见了,听说对方一直在拍戏,而且小赵如今确实不一样了。

自从五月份《陆贞传奇》在湘省台播出后,虽然口碑一般,但正如那句话说的——“于正出品,不叫好但叫卖”,收视率倒是相当不错。作为该剧的大女主,小赵终于算是红了。

当然,这种红还不算是真正的爆红,最多算中等程度。剧播完之后,热度其实也在慢慢下降。不过话说回来,演员这条路,像小赵这样能红起来,基本都这个流程——你得持续有作品,才能长红。

毕竟不是谁都像俞良和周冬雨那么幸运,一上来就能演张艺谋的电影,一炮而红。

但不管怎么说,红总比不红强。无论以什么方式红、能红多久,有热度就是好事。

俞良和小赵在后台休息室见了面。现场人多,两人没有过多表示或动作,但小赵眼神里透着明显的欣喜。其实他们一直有联系,这次也提前约好了——小赵特意请假来配合电影宣传,所以两人又有机会见面,依然定在俞良家,那个“老地方”碰头。

只能说,今晚京城某个小区恐怕要有“震感”了。

随后两人都表现得若无其事,像普通朋友一样交流,既不显得太生疏,也不过分亲密。之后他们陆续和于正以及本次宣传的负责人杜阳聊了聊。

杜阳问起《唐探》的进展,俞良表示一切顺利,等剪辑完成会安排内部看片。他也提到上映后排片的问题,尤其是万达这边的安排,还请杜阳多帮忙。杜阳自然爽快答应——毕竟是万达投资的电影,排片率肯定不会低,何况还有张艺谋这块招牌。于正听到后也颇感兴趣,其实他早有所耳闻。众人就顺势聊起了这部电影,反正已经拍完,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

一直聊到发布会正式开始。

这次发布会来的记者很多,毕竟两位“顶流”都在——一个是俞良,另一个就是于正。当然,于正的“顶流”和俞良的还不太一样,于正是“黑红”体质,争议大但热度高;俞良则是实打实的人气。不过受欢迎程度倒不相上下。现场记者大多围着他俩采访,反而把周冬雨给晾在了一边。说实在的,这本来是一部大女主戏,女主却被无视了。

但也没办法,娱乐圈就是这么现实。周冬雨虽然红,但铁粉不多、热度有限,比起俞良这种近期势头正猛、粉丝量大的,媒体自然更追逐后者。不过俞良挺讲人情,不光照顾小赵,也主动带周冬雨回答问题。在聊拍摄经历和感想时,他有意把话题引向两位女演员,给她们创造发言机会。

这种高情商行为不仅让小赵感动、周冬雨感激,连于正也看得连连点头。别看娱乐圈复杂,但面上功夫得做足。俞良这种“不吃独食、懂得照顾人”的表现,很容易赢得前辈好感。

发布会结束后,晚上陆续出现了《宫锁沉香》的相关新闻和定档信息。不过正如之前预料,宣传力度一般,热搜排名不高,各大门户网站也没给头条,只是在首页能看到相关报道。

俞良见状,也就彻底放手不管了。连投资方都没使劲,他一个演员更没必要操心——多赚的钱又不会分给他。何况他接这部戏本来就是为了换《鬼吹灯》下一部的版权。现在这样,他才懒得管。

他还是按常规配合宣传,没有动员粉丝群。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不主动,粉丝却自发想支持“哥哥”。于是,两天后的首映礼上,除了邀请的媒体和影评人,现场八成都是俞良的粉丝,影院外面还站了不少没买到票的。

俞良从正门进场时,差点被粉丝挤得出不来。这一幕再次印证了他的人气。

于正看在眼里,心情复杂。他一直想和俞良合作,却始终没机会。现在眼见俞良人气这么高,心里更是酸溜溜的。

首映礼流程正常进行,除了满场都是俞良的粉丝之外,和其他电影首映没什么不同。

转眼间,《宫锁沉香》的首日票房出炉——3500万。俞良还挺意外。由于近期没有什么大片上映,《宫锁沉香》直接拿到了当日票房冠军。

但第二天的票房就遭遇腰斩,正值周日,却直接从3500万跌到1800万。之后第三、四、五天,票房持续走低。

俞良看到这个成绩,反而觉得正常。毕竟这是部小众电影,受众本来有限,初期的高票房多半是冲热闹来的。他估计,如果不是自己的粉丝支持,票房可能比现在还要惨。

电影口碑也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觉得拍得不错,不喜欢的人直接骂“烂片”,评价无非是“狗血”“俗套”。加上于正这块“金字招牌”,反而劝退了不少潜在观众——很多人一听由于正参与,就直接认定是烂片,不想看了。

因此,《宫锁沉香》首周以6700万拿下当周票房冠军后,次周首日票房直接掉到了400万。这当中,肯定有俞良粉丝的支持。

不仅如此,俞良这次也第一次受到了批评。不少影评人和媒体质疑他为什么接这种电影——就像上次客串《饭局也疯狂》那样,不过那次只是客串,影响小、没人持续关注。但这次他是实打实的主演,在某些人眼里就是“自甘堕落”。

但俞良接这部戏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了可能会挨骂。他明白作为一个演员乃至公众人物,不可能不被讨论。而且这次批评并没有发酵得太厉害,电影票房一般、影响有限,再加上他的演技并没被质疑,只是选片眼光被吐槽,所以连热搜都没上,只有几个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发了微博。

俞良根本没放在心上。

但他不在意,有人在意。于正和杜阳原本希望票房至少能冲到两三亿,现在看来恐怕连破亿都勉强。他们只好来找俞良,希望他多宣传宣传,动员粉丝支持。

俞良口头答应了,但也没太勉强,只是多发了几条微博宣传,其余没再做更多。他还有别的事要忙——更重要的事是去上海,参加b站的活动并谈一些合作。

9月1日下午,俞良濮伦,带着两名助理飞往魔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