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为了赚钱,我认张导为义父 > 第336章 都会变脸

第336章 都会变脸(1/2)

目录

当晚,濮伦向俞良汇报了谈判进展。

总的来说,不算太顺利,但也不是完全没得谈。

濮伦直接开价3000万。

说实话,3000万的电视剧片酬确实很高。虽然国内不是没有演员拿到过这个数,但以俞良目前的资历来说,还不太够格。2000万或者2500万或许还有可能,3000万就真的有些勉强了。更何况,《红高粱》虽是大制作,但预算也不能全砸在男主身上,女主也需请一位有分量的大牌演员。因此,郑晓龙和山东卫视的代表当场就回绝了这个报价,明确表示不可能。

当然,濮伦也并非胡乱叫价。他清楚3000万不太现实,但这是一种谈判策略——先抬高预期,才能在对方还价时争取到更接近心理价位的数字。

第二天,谈判继续。经过几轮交锋,濮伦充分发挥了他的口才,再加上俞良本身具备的演技实力、市场号召力和粉丝基础,最终双方以2400万的价格达成一致。

而且,这次谈的是打包价,不按集数计算。若按40集折算,相当于每集60万。

濮伦这次确实立了大功。

俞良高兴坏了。尽管他知道两年后“208万”之类的事会频频出现,但那是以后,现在是现在。他真没想到自己的片酬能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还直接冲上了2000万级别。

对方自然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他们知道俞良最晚七月中旬就能拍完电影,希望之后他能尽快抽出几天时间,到郑晓龙那边试妆、试戏。尽管郑晓龙和投资方都认可俞良的演技,但流程还是要走,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准备。此外,由于高粱成熟期提前,剧组开机时间也可能相应调整,但整体影响不大。

俞良甚至已经想好,万一时间实在紧张,看在钱的份上,大不了将《唐探》的主要剪辑工作先交给李霜和臧溪川。毕竟这部电影本身没有太多技术难度,按剧本正常推进即可。就算在《红高粱》拍摄期间,必要时他也可以请假回来盯后期——总之,2400万当前,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协调的小事。此刻的俞良,已经完全被这笔巨款“砸晕了”。

虽然还有一些细节待敲定,但双方都希望能尽快落实。郑晓龙团队在谈判期间也征求了原作者莫言的意见——这是出于对作者的尊重。

然而,当莫言看到俞良的照片和视频资料时,第一反应却是:“这孩子不行。”

他当时的原话是:孩子长得是好,但一点也不像余占鳌,气质反倒更接近张俊杰。

总而言之,莫言起初并不认可。

关键时刻,郑晓龙只说了一句话:

“这孩子是张艺谋导演的徒弟。”

莫言和张艺谋其实一直有联系,关系也不错,但张艺谋从未特意提起俞良。而莫言平时也不关注娱乐圈,甚至很少看影视剧,所以根本不知道俞良是谁,更不知道他和张艺谋的关系。

结果,一听这话,莫言立马改口:

“这孩子还可以。”

郑晓龙和工作人员:“……”

原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会“变脸”……

不过这不重要,反正他点头了,皆大欢喜。俞良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段插曲——不过就算知道也无所谓,他眼里只有那2400万。b站的股份是未来的收益,这笔钱可是现成的。

所以俞良直接授权濮伦,当场找律师审核条款,尽快把合同签下来。

打钱必须快!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之后郑晓龙也给俞良打了个电话,两人简单聊了聊。目前剧本仍在创作阶段,具体事宜要等俞良电影拍完再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