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公司得这么开(1/2)
不是...公司就这么开了?
导演什么都没说?
你到底是怎么说的?
从义父那离开,前往正在装修的工作室路上,俞良向濮伦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全盘计划。
从剧本、拍电影,再到开公司。
这一连串信息直接把濮伦砸懵了。
紧接着就是连珠炮般的追问。
不过剧本备案审核和拍电影放到一边,濮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公司。
开公司本身没问题,但眼下这个时间节点对俞良来说确实不太合适,显得像是真要自立门户。
至少濮伦是这么认为的。
他觉得再等两三年才最稳妥,那时二张决裂的风波早已平息,俞良名义上在工作室也待了够久,虽然实际未满八年,但那时候没人会在意这些细节。
况且那时俞良羽翼渐丰,无论是独立开公司还是联合工作室同仁及导演共同创业,都会比现在顺理成章得多。
可眼下俞良却突然宣布可以开公司了,更意外的是导演竟然同意了,这怎能不让人好奇?
俞良却气定神闲地靠在真皮座椅上,嘴角挂着从容的笑意。
说实话,开公司这事顺利得出乎他的预料。
一小时前,他只是试探性提了句当主控是不是该开个公司,义父就直接拍板说开一个吧,反正不费事。
这个反应让俞良当时也没想到。
他刚起个头,准备好的说辞还没派上用场,话题就被义父终结了。
不过谈话结束后,俞良很快想通了其中缘由。
道理很简单,他们把开公司这事想得太复杂了。
娱乐圈的公司太多了,而且作用各不相同。
打个比方,皮包公司也是公司,说句实在话,现在哪个娱乐公司老板手底下没几个?
就连经纪人名下都可能有。
就像他收购《鬼吹灯》版权的梦想者影业,虽算不上皮包公司,但主要用来持有版权和影视投资,其老板名下类似的公司就有好几家。
其实不止娱乐圈,各行各业都有这种承担特殊职能的公司。
也就是义父太过单纯,没想干一些捞偏门的手段,带的工作室其他人也是老实。
俞良猜测,当他说开公司是为了拍电影时,义父可能觉得开个这种功能性的公司根本不算事儿。
当然,也可能义父早看穿他的,顺水推舟罢了。
不过无论如何,义父开口了,他就没有顾虑了。
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不过俞良觉得公司不能就那么草率的开了,他有别的想法,所以俞良暂时没回应濮伦,示意对方稍安勿躁。
自己则开始思考。
濮伦见状,只好按捺住满腹疑问。
这一思考就持续到他们抵达希格玛大厦的办公室。
办公区已有了一些变化,不过改动不大,主要办公区域原本就装修完备,办公桌椅都有,所以只是新增了些绿植,墙上挂了俞良参与的作品海报,以及张义谋的经典之作以及国际知名影片的海报。
这么一布置,整个空间顿时有了影视公司的氛围。
除了俞良的办公室,其他办公室也只是添置了桌椅,最多加个书柜,多摆些绿植。
俞良没急着去看自己的办公室,主要那里还在施工,反正图纸他早就看过,他对半成品没兴趣。
而且他已经差不多想好了公司怎么开,所以俞良让李婷等人待在办公区,自己则把濮伦拉到了已改造完毕的练功房。
推门而入,枫木地板泛着温润的光泽,这种地板有是专业练功房的标配。
整面墙的组合镜格外醒目,镜侧立着空调,天花板上四组排式管灯全开时必定亮如白昼。
除镜面墙外,四周都安装了舞蹈把杆,整体配置与北电练功房如出一辙,只是更崭新、更豪华。
“不错,很不错这里。”
濮伦道。“李霜盯着的,他以前也搞过培训班,门清。”
俞良点了点头。“回头都弄好了请吃饭。”
说完这句,还没等濮伦回应,他就直入正题。
随后,还没等濮伦说话,俞良就开始说起了正事儿。
哥,接下来要辛苦你了,事情不少。
“说。”其实濮伦刚才就有心理准备了,因为他觉得俞良绝对有不同寻常的操作。
而且只要开公司,就省事儿不了,就算有人也是如此。
如果涉及到影视公司,那就更复杂了。
濮伦想的没错,俞良准备干的确实是比较复杂。
工作室地址还没变更吧?
没,我想等装修完再办迁移登记。
俞良摆手。工作室保持原址,不用动了。
濮伦立即会意。你是要新开?
准确地说,是新开一家,升级一家。俞良解释道。
首先开两家公司不冲突,其次就是,俞良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新公司将邀请义父入股,同时为工作室骨干预留激励股份。
若直接将现有工作室升级,意味着要共享所有资产,包括资金和《唐探》等影视版权。
最重要的是,他工作室账上还趴着一千多万呢~
都是他的血汗钱。
给义父分钱是分钱,但碗得是他的!
所以他想了一个招,既然开公司了,那就直接弄两家。
现有工作室升级为主公司,专注电视剧、艺人经纪及影视投资,核心资产与版权都将纳入其中。
新公司则专攻电影制作,联合义父及其团队。
俞良觉得这样最合适。
一个是保证自己的核心利益,一个是拉着义父这个大助力勇闯电影圈,双管齐下。
当然,也不单单是俞良小气,首先,他真要是把公司开成一家,一副要做大做强的样子,义父肯定不掺和,因为以俞良对义父的了解,对方对钱还真那么回事儿,而且肯定嫌麻烦。
其次,若拉义父入伙,其他元老也得一并安排,否则有失公允。
除了濮伦,李霜、藏西川、庞莉唯、付露露,都对他助力良多。
但利益牵扯太深,未来难免生变。
义父或许没有幺蛾子,但其他人就难说了
因为人性复杂,沾上钱吧,没法说。
俞良向来把人想到最坏。
所以于情于理,分开真的是最合适的。
综上所述,分而治之才是上策。
新公司落户这里,申请电影拍摄许可证。工作室升级的事得麻烦哥跑趟广电,办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
俞良继续部署。对了,还有投资资质。
之前也说过,拍电影比拍电视剧省事,但都需要资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