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吐蕃王朝上(1/2)
吐蕃,既是藏族古名,又是藏族所建的古国名,现代的藏族即渊源于吐蕃。
吐蕃原居西羌之地(青藏高原),从事农业和牧业,初无文字,靠结绳记事。
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部分羌人,如发羌、唐羌、迷唐等都陆续南迁,与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着居民孟族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5世纪以前,吐蕃还处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
6世纪时,青藏高原上出现了众多的部落,
其中,一支活动于雅鲁藏布江中游雅隆河谷的部落,叫牦牛部!
而建立吐蕃王朝的,正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
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首领,叫弃聂弃赞普。
“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从此以后,赞普一词,成为了吐蕃君长的尊称。
从弃聂弃赞普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
等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
公元6世纪时,吐蕃逐渐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并由部落联盟,完成了向奴隶制政权的转变。
到松赞干布的父亲是囊日松赞时期,
先后兼并苏毗等部落,将岩波地区更名为澎域(今拉萨以北),奠定了吐蕃统一的基础。??
同时,引入汉地历算、医药技术,发展生产,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驯化野牛、野驴、野马为饲养牲畜,以大力农牧业,
并首次从北方获取食盐,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又增设内相、外相官职,推行“论功行赏”制度,封赐土地和奴隶以巩固统治。??
是时,庶民百姓和韦·义策等人上其尊号为“赞普”(意为雄强之丈夫),并以其“政比天高,盔比山坚”,尊称为“囊日松赞”(意为天山赞普)。
此乃为“赞普”二字出现之始,其之上历代赞普均为后人所追封!
后被致毒暗害而死,其子松赞干布继位。
松赞干布继位后,以武力征服了藏东北强大的苏毗、羊同、香雄等部,统一了西藏中东部地区,
之后将统治中心从山南,迁到逻些(今拉萨),
大约在唐太宗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建立起了吐蕃王朝。
由于尺松赞对藏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他死后,藏族人民追思他的功绩,尊崇其品德,追谥他为“干布”,意为大德,
所以藏族文史典籍都称他为“松赞干布”,即“庄严大德王”。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中东部地区后,为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积极发展生产,创立文字、藏历,制定官制、军制及有关土地、牧畜、计量等制度,缔造了强盛的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按照藏族的传统,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