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蜀道艰险与王坚之信(2/2)
入蜀?
率部进入四川,与王坚合兵一处,共同抗蒙?
好处显而易见:可以获得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更充足的人力资源,甚至可以获得南宋朝廷的“大义”名分(虽然很可能是个空头支票)。王坚是名将,与他合作,军事上压力会减轻很多。
但风险同样巨大:首先意味着要放弃经营已久的夔门基地,长途远征,沿途必遭蒙古军围追堵截。其次,进入四川后,必然要受制于腐朽的南宋四川制置使司,内部倾轧和官僚作风足以拖垮任何一支能战的军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这支独立的、带有秘密的力量,一旦纳入南宋体系,很可能被逐渐分化、吞并,甚至卸磨杀驴。
去,还是不去?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老刀,你们先下去好好养伤。这次任务,你们立了大功!”凌岳让亲卫带老刀等人下去休息。
他独自一人留在中军帐内,再次展开王坚的信,目光落在那些力透纸背的字迹上。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王坚的提议,既是机遇,也是陷阱。
他需要时间权衡利弊,需要更多的情报来辅助决策。
“凌八,”他唤来无声无息的助手,“加大对四川情报的搜集,尤其是四川制置使司内部各派系的动向,以及……王坚将军在军中的实际威望和掌控力。”
“冉先生,你如何看待王将军的提议?”凌岳又将信递给冉琎。
冉琎仔细看完,沉吟半晌,道:“王将军乃忠良之后,抗蒙中流砥柱,其意应是为国为民。然,川蜀官场积弊已深,制置使吕文德(历史上此时应为吕文德或其族人所任)虽非庸才,却门户之见极深,且与朝中贾似道一党牵连甚密……主公若往,恐难施展拳脚,反受掣肘。然,若不去……困守此地,终非长久之计。”
去与不去,各有利弊,难有万全之策。
凌岳走到地图前,目光在夔门与四川之间来回移动。
历史的岔路口,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一次的选择,或许将决定他以及这股新生势力的最终命运。
他必须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