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同室操戈(2/2)
张用扶住受伤的王善,看着溃散的义军,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今日之战已然败局已定,再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王兄,事已至此,我们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王善捂着流血的左肩,望着岳飞的方向,眼中满是不甘与怨恨,却也知道张用所言甚是。他咬了咬牙,沉声道:“撤!传令下去,全军撤退!”
随着撤退的命令传来,义军将士如蒙大赦,纷纷调转马头,朝着南方仓皇逃窜。数万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溃散而去,丢弃的刀枪、旗帜、帐篷遍地都是,战场上一片狼藉。
岳飞勒住战马,望着溃散的义军背影,手中的沥泉枪缓缓垂下。枪尖上的鲜血顺着枪杆滴落,落在地上,渗入枯黄的草地。他身后的将士们纷纷停下追击,喘着粗气,脸上满是疲惫,却也带着一丝胜利的喜悦。
“将军,乘胜追击,定能将张用、王善一网打尽!”副将王贵策马来到岳飞身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岳飞摇了摇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怅然:“不必追了。”他看着那些仓皇逃窜的义军将士,心中五味杂陈。这些人,本是流离失所的百姓,只因乱世,才拿起兵器,如今却要亡命天涯。若不是杜充的逼迫,他们本可以一同抗击金虏,而非自相残杀。
“将军,这可是大功一件啊!”王贵不解地说道。
“王贵,”岳飞沉声道,“他们虽是叛军,却也是汉人同胞,并非金虏。如今他们已然败走,何必赶尽杀绝?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他们一条生路吧。”
众将士闻言,皆是沉默不语。他们深知岳飞的心意,也明白这场厮杀的无奈。牛皋策马归来,抱拳道:“将军,义军已败走数十里,是否还要追击?”
“不必了,”岳飞摆了摆手,“传令下去,打扫战场,救治伤员,收敛阵亡将士的尸体。”
“遵命!”
将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战场上顿时忙碌起来。有的救治伤员,有的收敛尸体,有的收拾战利品。岳飞独自策马来到南薰门城下,望着紧闭的城门,心中一片茫然。这场胜利,没有让他感到丝毫喜悦,反而更加沉重。八百将士,伤亡近百,而义军更是死伤数千,这些鲜血,本不该流淌在同袍的刀枪之下。
城楼上的官军见状,立刻打开城门,一名将领快步走了出来,对着岳飞抱拳道:“岳将军神勇,以八百人击退数万叛军,真是千古奇功!杜大人已有令,召将军即刻回城议事!”
岳飞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调转马头,率领剩余将士,缓缓驶入开封城。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看着这些满身血污、疲惫不堪的将士,脸上满是敬畏。有的百姓端来茶水,有的送来干粮,口中不停称赞着岳飞的勇武。岳飞心中却是一阵苦涩,他不知道,自己这场“功绩”,究竟是对是错。
回到帅帐,杜充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岳飞归来,杜充脸上露出了罕见的笑容,快步走上前,拍了拍岳飞的肩膀:“鹏举真乃神将也!以八百人破数万叛军,此等战绩,足以载入史册!”
岳飞躬身道:“大人过奖,末将只是侥幸取胜,全赖麾下将士用命。”
“侥幸?”杜充哈哈一笑,“非也非也!这乃是鹏举你军事才能出众,指挥得当!张用、王善这两股逆贼,盘踞多年,屡剿不灭,今日被你一战击溃,实乃大功一件!”他顿了顿,语气郑重地说道,“本使已上奏朝廷,为你请功。朝廷旨意已下,封你为武经大夫,赏银百两,锦缎千匹!”
武经大夫,虽是中级武官,但对于岳飞而言,已是不小的晋升。帐内的文武官员纷纷上前祝贺,脸上满是羡慕。然而岳飞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他望着杜充那得意的笑容,只觉得一阵心寒。这官爵,这赏赐,都是用同袍的鲜血换来的,沉重得让他无法承受。
“末将谢大人提拔,谢朝廷恩典。”岳飞抱拳躬身,声音低沉,听不出丝毫情绪。
杜充见状,以为岳飞是谦逊,便笑着说道:“鹏举不必过谦,这都是你应得的。日后,你更要好好为朝廷效力,为本官分忧,剿灭所有叛逆,巩固我大宋江山!”
“末将遵命。”
岳飞默默退出帅帐,回到自己的营帐。帐内,烛火摇曳,映着他疲惫的身影。他脱下沾满血污的战袍,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那些都是抗金杀敌留下的印记。而今日,又添了几道新的伤口,却是来自同袍的刀枪。
他拿起桌上的酒杯,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酒液辛辣,却无法驱散心中的阴霾。武经大夫的官爵,在他眼中,如同千斤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何时才能真正挥师北上,抗击金虏,收复失地,让天下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秋风从窗外吹进,带着几分寒意,吹动着桌上的文书,那上面写着“武经大夫”四个大字,在烛火下显得格外刺眼。岳飞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无论要承受多少误解与压力,他抗击金虏、报效国家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