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杨耀奎:以后就拿这当家就行了(1/2)
杨耀奎并不是棒槌沟大队的社员,但这里是他的老家。
他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退伍后被分配到通市钢铁厂工作。
1954年,杨耀奎与小曼的妈妈柳春芳结婚。
一年后,小曼出生了。
然而,1962年,为了满足当时的政治形势需要,厂里决定树立一些“典型”来进行批判和斗争。
成分不好的杨耀奎被选中,遭到了停职和批判等处理。
妻子柳春芳因此与他离婚,把女儿小曼留给了他,自己离开了通市,去了省城。
后来听说她再婚了。
厂领导在处理问题时比较坚持原则,能够客观看待职工的工作表现和实际情况。
尽管杨耀奎成分不好,但厂领导并没有对他进行过度的批判和斗争,而是给予了他一定的保护,安排他离职回老家,等形势好转的时候再回来。
1965年,杨耀奎带着十岁的小曼回到了棒槌沟大队,一直生活到现在。
在棒槌沟大队,杨耀奎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他是这个村子里走出去参军的战斗英雄,尽管家里成分不好,但村里没人敢为难他。
他们父女离开通市那个是非之地,回到棒槌沟后,反而过得非常安逸。
沈卫东听完杨耀奎讲述的这段经历,知道他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同时,他对杨耀奎后来的遭遇也感到愤愤不平。
然而,沈卫东并不懂那些复杂的政治形势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说不出什么有深度的话来。
不过,两人能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过往经历,彼此也算是掏心掏肺了。
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多,越聊越投机。
小曼回来时,看到的正是两人像一对老哥们儿一样坐在炕上热络地聊天。
她笑呵呵地晃了晃手里的小剪子,说道:“爸,你跟小沈说什么呢,这么开心?你们看,我借到小剪子了。”
杨耀奎看着女儿手里的小剪子,笑呵呵地招呼沈卫东下炕,说马上就能给他拆线了。
沈卫东看到小剪子,脸上露出高兴的神情。
看到杨耀奎已经起身下地穿鞋,他也赶紧下炕,穿上鞋,搬过椅子坐下,等着杨耀奎给他拆线。
杨耀奎伸手去拿小曼手里的小剪子,小曼却躲开了他的手,“爸,你粗手粗脚的,还是我来剪吧,剪断了你来往外拽线。”
小曼说完,也不管父亲同不同意,拿着小剪子就走到沈卫东身边,看着他说:“小沈,我给你剪断线,让我爸给你往外拽线,要是疼就大声叫啊!”
杨耀奎看到女儿要剪线,笑呵呵地站到沈卫东的另一边,看着女儿操作。
小曼用手扒拉着沈卫东的头发,沈卫东已经好多天没洗头了,她闻到了一股汗酸的馊味,忍不住说:“你这是多长时间没洗过头了?哎呀,这味也太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