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光影年华,我与天仙 > 第38章 发条启动·寻找克里斯托弗

第38章 发条启动·寻找克里斯托弗(2/2)

目录

“汪言哥哥!”听到开门声,茜茜立刻丢下铅笔,像只欢快的小鹿蹦起来,“你回来啦!旧金山好玩吗?找到演你儿子的小演员了吗?”她跑到汪言面前,仰着小脸,大眼睛里满是好奇。

汪言脱下外套,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还没。看了很多,都不太合适。”

“啊?为什么呀?”茜茜亦步亦趋地跟着他走到厨房,“是不是他们不够可爱?或者……哭得不够惨?”她努力回忆着电视里看过的童星表演。

汪言从冰箱里拿出冰水灌了一口,冰凉的液体让他精神稍振。他看着茜茜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想了想,解释道:“不完全是。克里斯托弗这个角色,需要的不是表演出来的‘惨’,而是一种……嗯,怎么说呢,”他斟酌着词汇,“一种天生的纯净感。就像……嗯,就像下雨天,树叶上挂着的水珠,干净透明,就算掉进泥里,也让人觉得它本质还是干净的。”

茜茜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就像……我的熊战士?”她指了指地毯上的大白熊,“就算胳膊断了,棉花跑出来,它还是我的熊战士,还是最勇敢的守卫!”

汪言一愣,随即笑了,心底的阴霾被少女天真的比喻驱散了些许:“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那……”茜茜歪着头,很认真地思考,“汪言哥哥,你们有没有去……嗯……不是专门学表演的地方找?比如,孤儿院?或者……教堂的唱诗班?那里的小朋友,眼睛可能更干净?”她想起自己周末有时会跟妈妈去社区教堂做义工,那里的小朋友眼神都很清澈。

汪言端着水杯的手顿住了。茜茜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思维的盲区。他一直在专业的儿童演员和经纪公司里打转,却忽略了最质朴、最可能保有天然纯净眼神的地方!社区,教堂,甚至……普通的公立小学!

他猛地放下水杯,掏出手机,迅速拨通琳达的电话:“琳达!暂停现有渠道!立刻联系旧金山、奥克兰所有社区中心、教堂、公立小学!特别是那些非营利组织帮助的困难家庭!目标:6-9岁男孩,不需要任何表演经验!重点是眼神!要干净!要像……”他看了一眼正期待地望着他的茜茜,“要像雨后的水珠!”

挂断电话,汪言看着茜茜,眼神亮得惊人:“茜茜,你真是个天才军师!”

茜茜的小脸瞬间亮了起来,带着点小得意,又有点不好意思:“真的吗?我就是随便说说……”她背着手,脚尖在地毯上划着圈,努力做出云淡风轻的样子,但微微上扬的嘴角和发亮的眼睛出卖了她内心的雀跃。少女的小小智慧被认可,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一种超越糖果和游乐园的成就感。

“当然是真的。”汪言心情大好,揉了揉她的发顶,“走,想吃什么?哥哥请客,犒劳一下我们的小军师。”

“披萨!加双倍芝士和意大利香肠!”茜茜立刻举手,随即又想起什么,小脸一垮,“啊!不行!我还有三道代数题没做完!艾米丽老师说明天要检查!”她哀嚎一声,扑回地毯上的作业本前,小脸重新皱成了苦瓜。

汪言看着她瞬间切换的情绪,忍俊不禁。少女的烦恼,简单又鲜活,像一阵清风,吹散了筹备电影带来的厚重压力。

***

旧金山,使命区(ission district)社区中心。1999年9月15日。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蜡笔和廉价点心的混合气味。一间简陋的多功能活动室被临时征用为试镜场地。与田德隆区的破败不同,这里虽然设施陈旧,但充满了生活气息。墙上贴着孩子们色彩斑斓的涂鸦,角落里堆着各种捐赠的玩具和图书。

等待区里坐着十几个男孩,年龄在5到9岁不等。他们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有的怯生生地依偎在母亲或社工身边,有的则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眼神里带着未经世事的懵懂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他们的肤色各异,有黑人、拉丁裔、亚裔,也有白人。

威尔·史密斯坐在试镜区,依旧是那身灰t恤工装裤,但精神状态明显不同。琳达按照汪言的指示,彻底改变了选角策略。眼前这些孩子,没有经过任何表演训练,没有经纪人的包装,他们的眼神更直接,更真实。

“下一个,蒂莫西·麦肯齐(tiothy zie)。”社工轻声呼唤。

一个瘦小的黑人男孩被妈妈轻轻推上前。他约莫7岁,穿着明显大一号的旧运动衫,头发剃得很短,露出光洁的头皮。他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脚步迟疑。

“蒂米,别怕,就像我们练习的那样。”黑人母亲低声鼓励,声音温柔却带着疲惫。

蒂莫西走到场地中央,那里放着一张小木凳。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盯着自己的旧球鞋。

“A。”琳达的声音放得很轻。

威尔看着眼前这个瘦小的、充满不安的男孩,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他仿佛看到了幼年时的自己,在费城贫民区的街头,那种对世界的茫然和恐惧。他站起身,没有立刻靠近,而是蹲了下来,让自己的视线与蒂莫西齐平。

“嘿,小家伙,”威尔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自然的亲和力,“我是威尔。你叫什么名字?”

蒂莫西飞快地抬眼瞥了威尔一下,又迅速低下头,声音细若蚊呐:“蒂……蒂莫西。”

“蒂莫西,”威尔重复了一遍,脸上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好名字。蒂莫西,能告诉我,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吗?这里……是不是有点陌生?”

蒂莫西犹豫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

“嗯,我懂。”威尔的声音更柔和了,“我第一次去新地方也会害怕。不过你看,”他指了指墙上孩子们画的彩虹和太阳,“这里有很多漂亮的画,还有很多小朋友。也许……我们可以交个朋友?”

蒂莫西又抬起了头,这次目光在威尔脸上停留了几秒。那双大眼睛里,恐惧依旧存在,但似乎被威尔温和的态度驱散了一些,透出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渴望?那是长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善意本能的向往。

威尔的心猛地一跳。就是这种眼神!脆弱中带着光,像风雨中摇曳却不肯熄灭的烛火!他按照剧本设定,从口袋里(道具组准备的)掏出一个廉价的、掉了漆的塑料小汽车——那是剧本里克里斯用仅剩的钱给儿子买的生日礼物。

“蒂莫西,你看,”威尔把小汽车放在手心,递到男孩面前,“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它跑得可快了!想看看吗?”

蒂莫西的目光被那辆小小的、红色的塑料车吸引了。他犹豫着,伸出小手,指尖轻轻碰了碰车身。然后,他抬起头,看向威尔。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没有了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孩子气的专注和好奇,甚至……一点点依赖?

“cut!”琳达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非常好!蒂莫西,你做得太棒了!”

威尔没有立刻起身。他依旧蹲在那里,看着蒂莫西因为得到表扬而微微亮起的眼睛,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情绪。这个孩子没有说一句剧本里的台词,没有刻意表演哭泣或害怕,但他那双眼睛,他那种在陌生人善意面前逐渐卸下防备、流露出天然纯净的神态,完美地诠释了克里斯托弗的灵魂——在绝望的黑暗中,依然能被最微小的温暖点亮。

他找到了。他的“儿子”。

仓库外,旧金山午后的阳光穿透云层,将斑驳的光影洒在潮湿的街道上。威尔·史密斯走出社区中心,深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味的空气,感觉胸腔里那块压了他数月的巨石,似乎松动了一些。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汪言的号码。

“汪,”威尔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前所未有的坚定,“我想我找到他了。一个叫蒂莫西的小家伙……他的眼睛,就是克里斯托弗的眼睛。”

电话那头,汪言站在橡树街别墅的落地窗前,看着庭院里茜茜正拿着小喷壶,认真给她那株抽了新芽的柠檬树浇水。少女的背影纤细而专注,阳光在她发梢跳跃。

“很好,威尔。”汪言嘴角勾起,“准备好,真正的旅程要开始了。”

窗内,Ib thkpad的屏幕上,一封新邮件提示闪烁。标题:蒂莫西·麦肯齐家庭背景调查报告(初步)。附件里,一张男孩怯生生却眼神纯净的照片静静躺在那里。

剧组这台庞大的机器,终于找到了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核心齿轮。发条已然上紧,只待导演一声令下,便将轰鸣着驶向那条充满荆棘与荣光的追梦之路。而那个在旧金山贫民区里眼神纯净如水的男孩蒂莫西,他的命运,也将从此与一部名为《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紧紧缠绕在一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