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光影年华,我与天仙 > 第21章 开学季的粉书包与全网幽灵猎人

第21章 开学季的粉书包与全网幽灵猎人(2/2)

目录

这张图被“热心网友”“深瞳”发现并“分析”后,迅速传遍各大论坛。结合之前“GhosthunterNY”等人提供的零碎信息(公园附近、树林、湖边),一场自发的“全民寻屋”运动开始了!

【芝加哥论坛用户】:有人组队去长岛吗?就当秋游了!目标:找到幽灵屋!

【德州IRc频道】:我查了格伦科夫房产登记!公园西侧有三栋符合描述的空置屋!地址是……(随后被管理员以隐私为由删除,但信息已扩散)

【加州bbS】:最新消息!有人拍到疑似房屋照片了!【附件:模糊的树林和屋顶一角】虽然照片模糊不清,但足以让那些狂热的“幽灵猎人”们更加确信目标的存在。

线上讨论如火如荼,甚至开始有线下聚会组织。汪言监控着这一切,嘴角勾起冰冷的弧度。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幽灵屋”成为一个都市传说,一个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谜团,直到万圣节那天,由狮门亲手“揭晓”。

橡树街公寓的傍晚,则是另一番景象。

“汪言哥哥!救命!”茜茜像一阵风冲进书房,小脸皱成一团,把一本摊开的数学练习册拍在汪言正在编写水军脚本的thkpad键盘上,“这个!这个追击问题!火车为什么要追汽车?它们不能好好开自己的路吗?”

汪言无奈地停下敲击代码的手指,拯救了差点被覆盖的脚本文件。他瞥了一眼题目:“甲火车以60k\/h从A站出发,2小时后乙汽车以80k\/h从A站同向出发,问多久追上?”

他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两条线:“看,茜茜,这是火车走的路,时间长,速度慢。这是汽车,出发晚,但速度快。它们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就像……”他顿了一下,想起白天的网络风暴,嘴角微扬,“就像网上那些人,拼命想追上那个‘幽灵屋’的真相。”

茜茜似懂非懂,但汪言的比喻让她觉得有趣:“那汽车什么时候能追上火车呀?”

“设时间为t小时……”汪言耐心地讲解公式,引导她一步步计算。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草稿纸和茜茜专注的侧脸上,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这一刻,网络世界的腥风血雨仿佛被隔绝在外。

晚餐时,茜茜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中学新鲜事:严肃的数学老师,有趣的生物课标本,还有午餐时一个叫艾米丽的女孩主动分给她小熊饼干。

“艾米丽说我的书包好看,”茜茜有点小得意,“就是汪言哥哥挑的那个粉色的!”

“茜茜人缘真好。”刘小丽笑着给她夹菜。

汪言随口问:“有人聊起什么……奇怪的网站或者录像带吗?”

茜茜茫然地摇摇头:“没有呀。大家在说新出的动画片和明星贴纸。”她咬了一口排骨,含糊地说,“汪言哥哥,你的‘怪兽’电影还没打完吗?”

“快了,”汪言给她盛了碗汤,“等万圣节,哥哥带茜茜去看‘打怪兽’的电影首映,好不好?”

“真的吗?太好了!”茜茜眼睛一亮,瞬间把数学题抛到了脑后。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与茜茜的课业求助中飞快流逝。窗外的梧桐树叶渐渐染上金黄。汪言监控着网络风暴的指数级增长。

“theKissgcase 。”的日访问量突破十万(97年堪称恐怖)。

“Glen ve Ghost”、“Is it real?” 冲上早期搜索引擎的热门关键词(当时还是AltaVista、Infoseek的时代)。

自发组织的“寻屋小队”在格伦科夫凯辛娜公园附近“探险”的消息,甚至引来了地方警方的巡逻车驱散。

狮门古斯塔的邮件终于从焦躁变成了狂喜,夹杂着难以置信:“汪!你他妈到底怎么做到的?!现在全美都在谈论这个该死的‘鬼屋’!院线经理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他们都在问:那部‘录像带电影’什么时候上?!”

汪言回复依旧简短:“按计划,10月31日,万圣夜,幽灵降临。”

1997年10月28日,万圣节前三天。

橡树街公寓的书房。汪言关掉了最后一个IRc监控窗口。风暴已经形成,无需再推波助澜。他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狮门发来的最终版《鬼影实录》上映海报电子稿。

海报设计极其简洁,甚至可以说简陋:

背景是全黑。

正中央是那行血淋淋的、已经成为流行语的巨大问句——“Is it real?”

下方是小小的片名:《paranoral Activity》。

再下方是更小的上映日期:1997.10.31。

以及一行小字:based on true events?(改编自真实事件?)

这个问号,是点睛之笔。

汪言看着海报,目光沉静。舞台已经搭好,灯光已经就位,幽灵的脚步声已在门外徘徊。全美被一场精心策划的网络悬疑吊足了胃口,主流媒体的迟钝反而成了最好的掩护。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狮门古斯塔的直线,只说了两个字:

“开幕。”

窗外,秋意已深。一片金黄的梧桐叶被风吹离枝头,打着旋儿落下。万圣节的气息,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