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我的自信:我有说服孙权的把握(2/2)
姜云的每一句问话,都像一柄重锤,敲在众人的心坎上。
这些问题,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从未如此系统地串联起来。
“不,他们不服,他们有疑虑。”姜云自问自答,语气斩钉截铁,“所以孙策临终前才会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既是托付,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这说明孙权在当时,还不足以凭自己的威望,镇住满堂文武。”
“如今,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姜云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再次与关羽对视,“他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来帮他稳固内部;他需要一场辉煌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不逊于父兄,从而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绝对权威!”
“而我们,”姜云的手指,从江东重重地划回了徐州,“我们带去的,正是他最需要的东西!”
“我们有主公‘汉室皇叔’的大义名分!与我们结盟,他孙权便是与汉室宗亲联手,共讨国贼,名正言顺!这可以极大地安抚江东内部那些心怀汉室的士人。”
“我们有关将军、张将军这样的万夫不当之勇!我们的加入,能让江东的军事实力瞬间大增,让他有底气去面对曹操的虎狼之师。”
“最重要的是,我们与曹操有血海深仇,我们抗曹的决心,毋庸置疑!我们是他眼下最可靠,也是唯一的盟友!”
姜云的声音在厅中回荡,充满了激情与感染力。
他描绘的,不再是刘备去江东寄人篱下、摇尾乞怜的屈辱画面。
而是一幅全新的图景:刘备集团,这支百战不挠的坚韧之师,将以“拯救者”和“合伙人”的姿态,带着孙权最急需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渡江东去。
这不是投靠,是合作。
不是依附,是双赢!
“所以,”姜云做出了最后的总结,他的声音平静下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关将军,您担心的,是猛虎会不会容我等酣睡。而我看到的,是幼虎为了生存,为了称王,必然会热情地张开怀抱,迎接我们这另一头能为他看家护院、共抗强敌的猛虎!”
“他非但不会慢待我们,反而会敬我们,重我们。因为我们的存在,能让他坐稳江东之主的宝座。我们的强大,就是他的强大。”
话音落下,满室皆静。
关羽站在那里,久久没有言语。他那双狭长的丹凤眼,此刻正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震惊,有思索,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说服后的释然。
他不得不承认,姜云的这番剖析,鞭辟入里,直指核心。他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层面,将敌我双方的处境与心态,分析得淋漓尽致。
良久,他抚着长髯,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对着姜云,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话。
“先生之见,远胜关某。”
虽然只是短短八个字,但从高傲的关云长口中说出,其分量,不亚于一场大胜。
张飞见状,脸上立刻乐开了花,他一拍大腿:“俺就说嘛!姜先生肯定有办法!二哥,这下你放心了吧?咱们不是去当孙子,是去当大爷的!”
他这粗俗的比喻引得众人一阵莞尔,连刘备脸上都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情,厅堂里那凝重的气氛,终于彻底烟消云散。
刘备走到姜云面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手心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他看着姜云的眼神,已经不仅仅是欣赏和信赖,更是一种近乎依赖的倚重。
“先生……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他重复着这句话,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心中万分之一的激动与感激。
而孙尚香,她一直静静地看着姜云。从他开始分析她二哥的处境时,她的心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姜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戳中了她内心最深的隐忧。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兄长死后,二哥孙权坐上那个位置,是何等的艰难。那些老臣们的质疑,那些世家们的观望,那些暗地里的风言风语,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那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肩上。
这些,是孙家的机密,是孙权的痛处。
可姜云,一个外人,一个与江东远隔千里的人,竟能看得如此通透,分析得如此精准,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这一刻,她看着姜云的眼神,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在洪水中的舍命相救,让她感动,让她萌生情愫。那么此刻,这种运筹帷幄、洞察人心的绝世才智,则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仰望。
这个男人,不仅有救她性命的仁勇,更有安邦定国的奇谋。
她的心,在这一刻,彻底乱了。
议事厅的决议,再无悬念。
刘备当机立断,面向众人,朗声宣布:“联吴抗曹之策,便依先生所言!出使江东的使节,就由……”
他的目光,郑重地落在姜云身上。
“由姜云先生,全权担当!”
任命下达,尘埃落定。
姜云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下,他正要躬身领命,却忽然感到背后有两道目光,一道炽热如火,一道幽怨如水,正交织着落在他和孙尚香的身上。
他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只见议事厅的门口,不知何时,多了一道身影。
糜竺站在那里,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但那笑容却没有抵达眼底。他的目光在姜云和并肩而立的孙尚香之间来回扫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