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巡弋内海(1/2)
“天启”号平稳地航行在渤海的海面上,作为旗舰,引领着身后九艘巨舰,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楔形编队。
深秋的海水,颜色显得格外深沉,近乎墨蓝。船首劈开白色的浪花,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海风鼓荡着巨大的船帆,带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
龙一(朱求桂)独立于“天启”号最高的尾楼甲板上,手扶冰凉的木制栏杆,眺望着逐渐远去的天津港轮廓。送行的人群和皇帝的仪仗早已消失在水天线之下,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大海和头顶那片高远的蓝天。
离港时的激昂渐渐沉淀,一种更为复杂的心情在他心中蔓延。兴奋、责任,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对未知前程的敬畏。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探入怀中,触摸到一块温润剔透的玉牌——那便是皇兄天启皇帝朱啸亲手赐予的“千里传音符”。
指尖传来的温润触感,却总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跨越千山万水,心神相连,传递讯息?
这简直是神话志怪中才有的仙家法宝。然而,皇兄将玉牌递给他时,那平淡却笃定的语气,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物。
思绪不由得飘回离京前,紫禁城那间戒备森严的暖阁内。
皇兄屏退了左右,只留他一人。烛光下,皇兄的面容在光影中显得有些朦胧,但那双眼眸却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虚妄。
“求桂,”皇兄的声音低沉而平静,“此去大洋彼岸,非比寻常。言语不通,将是第一大障。”他缓缓抬起手,指尖似乎有微不可察的光芒流转,“朕授你一项能力,名为‘龙语者’。”
当时,朱求桂只觉一股难以形容的暖流,伴随着一些晦涩难明的信息,如同醍醐灌顶般涌入他的脑海。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以往需要苦学多年的异族词汇、语法,似乎变得触手可及,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对方话语背后潜藏的情绪——善意、警惕、或是欺骗。这种能力的获得,并非通过学习,而更像是一种……“开启”。
紧接着,皇兄便将这枚千里传音符放在了他的手心。
“此符能助你与朕即时通讯,紧要关头,可定生死。”
朱求桂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的震惊。他自幼习武读书,深知世界广大,却也坚信万物有其规律。可皇兄展现的一切,无论是这神奇的“龙语者”能力,还是这违背常理的传音玉符,都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皇兄……究竟是什么人?他那些层出不穷的新奇想法、对海外世界的笃定了解、还有这些神乎其神的手段……难道真如某些隐秘传言所说,皇兄乃真龙转世,自有神助?
他用力握了握手中的玉符,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了几分。无论皇兄有何等神通,自己此刻肩负的,是五千大明精锐的性命,是帝国开拓未来的希望。他将玉符小心收好,深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味的清冷空气,将杂念压下。
“将军,各船信号正常,编队保持良好。”舰长张小凡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负责“天启”号的日常航行指挥。
朱求桂点点头,目光扫过海面。庞大的舰队正以“天启”号为箭头,“星耀”、“镇海”、“定海”等舰依次排开,两翼是巡海快船游弋警戒,整个队形犹如一只展翅的巨鹰,沉稳而有力。
水手们在甲板上忙碌着,调整帆索,检查缆绳,号子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活力。
“保持航向,按计划航行。”朱求桂命令道,“传令各舰,加强了望,注意海况。”
“得令!”
命令通过旗语迅速传递整个舰队。十艘巨舰保持着整齐的队形,犁开万顷碧波,向着东南方向驶去。航程初期,沿着帝国熟悉的海域行进,气氛相对轻松。
很快,舰队进入了渤海海峡。远处出现了数艘悬挂大明龙旗的战舰,那是戍守海峡的水师分舰队。
见到庞大的远征舰队,水师战舰纷纷鸣放号炮致敬,官兵们在甲板上列队,向这支执行伟大使命的同胞舰队行以最庄重的军礼。朱求桂也下令“天启”号升起致谢的旗帜,双方擦肩而过,一种同袍之情在无声的海风中传递。
“瞧瞧!是咱们的水师!”各条船上的将士们纷纷涌到船舷边,兴奋地指着远处的战舰。这些水师或训练的士兵,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帝国在海上的强大力量,自豪感油然而生。
“嘿,什么时候咱们也能开着这样的巨舰,巡视海疆就好了!”一个年轻的士兵满脸羡慕地说。
他身旁一个黝黑的老水手嘿嘿一笑:“小子,别好高骛远!先把这万里海路走稳当了再说!这大海的脾气,可比陆地上的战马难琢磨多了!”
舰队继续南下,进入黄海。天气晴朗,能见度极好。偶尔,可以遥望到西方那绵长的海岸线,那是大明的山东地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