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264章 洪承畴的汇报

第264章 洪承畴的汇报(1/1)

目录

乾清宫家宴的温馨余韵,如同殿角金猊炉中最后一缕青烟,悄然融入了西苑勤政殿沉肃的檀香之中。

午后的阳光透过高窗,在光洁如镜的金砖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图形,映照着御案后天子朱啸沉静而专注的面容。

他已换下常服,着一身更为正式的玄色绛纱龙袍,虽未戴翼善冠,但自有一股凛然威仪。

九岁的太子朱慈熠身着杏黄龙纹常服,端坐于御案左下首特设的锦墩上,努力维持着储君的庄重,眼中却难掩对即将听闻的海外奇谭的好奇。

御阶之下,首辅袁可立,次辅李邦华立于其侧,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李长庚,工部尚书宋应星,卫国公、皇家商会会长张国纪,皇家银行行长林墨白。

殿中央,风尘仆仆的东瀛总督洪承畴,正深深躬下身去,他那被海风与日头染成古铜色的脸庞,写满了经略万里海疆的辛劳与沉淀。

“臣,东瀛总督洪承畴,奉旨回京述职,恭请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洪承畴的声音洪亮而略带沙哑,仿佛还带着太平洋咸湿的海风气息。

“朕安。”朱啸抬手,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洪卿跨海万里,辛劳备至。平身。东瀛五省,乃朕‘移藩实边’、‘文教同化’之国策首践之地,关乎海疆永固,更关乎新政典范。今日殿中皆股肱之臣,太子亦在侧学习,卿需将东瀛所见所闻、所行所效,巨细无遗,一一奏来。”

“臣,遵旨!”洪承畴再拜,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卷精心装裱的图册,又示意随行小太监抬上数个装满文书、样本的箱箧。“陛下,诸位大人,太子殿下,东瀛一年之变,非言语可尽述。臣斗胆,请以此《东瀛五省新政祥览图》及诸般实物,辅以臣之口述,呈报天听。”

一、 移藩生根,诸王展拓,海外屏翰初成

洪承畴展开图册第一页,上面精细绘制着东瀛五省地图,并标注了五位藩王的封地及主要动向。

“陛下,去岁陛下力排众议,行千古未有之海外移藩策,命福、鲁、瑞、桂、惠五位亲王就藩东瀛,永镇东疆。如今一年过去,五位王爷已非初至时的彷徨不安,皆在其封地励精图治,各展雄才,已成我大明扎根海外之坚实基柱。”

他指向地图上位于本州岛关东平原的“东瀛省”:“福王殿下就藩东瀛省,坐镇东平府(原江户)。初时,王爷确因离了洛阳繁华而郁郁,然陛下‘头十年赋税留用七成’之策,实乃强心剂。王爷见东平湾乃天然良港,遂将精力倾注于渔业开拓。王府不仅利用朝廷资助之粮饷,更自投巨资,仿造福船样式,建造大型远洋渔船数十艘,组建‘东平渔业商行’。招募闽浙老练渔民为骨干,雇佣归化东瀛渔民为水手,船队北至鲸海(日本海),南抵琉球海域,所获渔获如山。如今,东平府码头每日拂晓便人声鼎沸,渔船归来,卸下无数黄鱼、带鱼、鳕鱼乃至珍贵的鲸肉。王府设腌鱼工坊、制冰窖,将海产不仅供应本省,更通过海商远销大明京津、江南乃至乐浪。王爷曾对臣言:‘昔日洛阳观牡丹,今日东平观鱼汛,别有一番气象!’其王府财力因此大增,用于修缮城垣、疏浚河道,东平府气象为之一新。” 卫国公张国纪听到此处,微微颔首,显然对这条新的财源颇为满意。

接着,他指向京都所在的“安夷省”:“鲁王殿下就藩安夷省,坐镇归化府(原京都)。殿下谨记陛下‘推行教化’之托,其藩国乃东瀛旧日文化中枢。鲁王到任后,与绍圣公孔闻启大人相见恨晚,二人同心,将归化府俨然打造成海外儒学中心。他们不仅修建了文庙,更新建社学、蒙馆数十所。鲁王亲自审定蒙童教材,规定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圣谕广训》。每月朔望,鲁王必至文庙,率领归化士绅及学子祭孔,仪轨森严,钟磬齐鸣。昔日吟咏和歌、身着吴服(和服)的公卿子弟,如今大多已换上儒衫,执毛笔,苦练台阁体,以期在鲁王府举办的科考(虽非朝廷正科,然录取者可为王府属官或推荐至总督府任职)中脱颖而出。街市之上,‘子曰’、‘诗云’之声,渐成主流。鲁王殿下曾感慨:‘化夷为夏,功在千秋。见此间孩童口诵华章,胜却洛阳牡丹花开!’” 首辅袁可立捻须微笑,眼中流露出对文教成功的赞许。

他的手指移向本州岛北部的“北溟省”:“瑞王殿下就藩北溟省,此地苦寒,人烟稀少,然王爷不负陛下‘开拓经营’之望。王爷性格刚毅,亲披裘氅,率王府三卫亲军及朝廷支援之移民,勘察地形,伐木筑城,建立堡寨十余座。对于零星不服王化、抗拒归附的残余土着部落,瑞王手段果决,或剿或抚,已渐次平定。同时,北溟省沿岸渔场资源极其丰富,瑞王府亦大力发展渔业,以其收入支撑移民实边及军备所需。王爷甚至在苦寒之地尝试推广陛下关切之土豆、玉米,竟也试种成功,虽产量不及中原,却也为边地增添了新粮。” 徐光启听到新作物试种成功,眼睛一亮,似乎已经在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瑞王常对臣下言:‘北溟虽冷,然土地山林、江河大海皆是宝藏,正合吾辈开拓之志!’”

最后,他指向九州岛的“西海省”与四国岛的“南溟省”:“桂王殿下与惠王殿下,根据陛下‘镇守海疆,发展贸易’之旨意,选择了协同并进之路。西海省扼守对马海峡咽喉,桂王殿下侧重于海防与水师建设。其亲军水卫装备朝廷资助之新式炮舰,日夜操练,与朝廷东瀛水师协防一体,巡逻范围远至济州岛以南,海域靖平,海商称颂。” 兵部尚书王在晋闻言,面露嘉许之色。 “南溟省港口条件优越,惠王殿下则侧重于发展贸易,其治下通商港(原长崎、堺港)商贾云集,闽粤海商、江南丝客、乃至弗朗机(葡萄牙)、红毛夷(荷兰)商船皆来此贸易,设立会馆货栈。惠王府抽税合理,保护得力,市舶繁荣,税收已成为王府最主要财源。” 卫国公张国纪眼中的精光更盛。

洪承畴语气中带着赞叹:“尤为难得者,桂王与惠王高瞻远瞩,不满足于近海之利,竟联手投入巨资,组建‘皇家特许探索船队’,装备精良战舰,重金招募通晓天文地理之中西航海士。去岁至今,已两次北上,探索太平洋沿岸,远至千岛群岛乃至堪察加以南,绘制海图,记录风土,虽损失一艘探险船,然收获之海图资料、见闻记录,已呈送陛下及兵部职方司,于国有大功!此等开拓精神,实令臣感佩!” 王在晋和徐光启同时点头,显然对此极感兴趣。

“五位王爷皆已依制组建三卫亲军,规模严格控制在陛下允准范围内。朝廷资助之粮饷器械已悉数到位,王府自筹部分亦多赖封地税收及经营所得。户部组织之三批闽、浙、粤移民,共约五万户,已分批安置于五省,分发农具、种子、耕牛,划给荒地垦殖。总体而言,移藩之策,根基已立,气象渐成。五位王爷已成大明扎根东瀛之磐石,其利益、荣耀乃至身家性命,已与朝廷在东瀛之统治休戚与共。虽藩地间偶有摩擦,如渔场界限、商路竞争等,然臣秉持陛下‘分而治之,总督节制’之方略,尚能居中调停,令其竞争处于良性,共为朝廷效力,无碍大局安定。” 次辅李邦华微微颔首,对洪承畴的平衡手段表示认可。

朱啸凝神细听,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眼中神色变幻,既有欣慰,亦有深沉的考量。太子朱慈熠更是听得心驰神往,仿佛透过洪承畴的叙述,看到了万里之外那片波澜壮阔的新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