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东征扶桑(2/2)
此时,皇帝转身,从侍从捧着的玉盘中取过两柄宝剑。
“俞咨皋、卢象升上前听令!”
两位统帅应声出列,跪接尚方宝剑。皇帝郑重嘱托:“此去东征,望二位将军牢记:第一要速战速决,发挥我军火器之利;第二要尽量减少伤亡,每个大明将士都是宝贵财富;第三...”他顿了一下,声音转冷,“对负隅顽抗者,不必留情!”
“臣遵旨!”二将铿锵应答,眼中燃着战火。
犒军仪式开始,一车车酒肉被推入各营。令将士们感动的是,许多食物包装上还贴着红纸,写着“苏州百姓敬献”、“南京商会捐”等字样。
太子好奇地走到一堆木箱前,发现上面竟写着“山东曲阜孔氏捐”,不禁讶异:“父皇,孔圣后人也捐款助战?”
皇帝含笑解释:“此番东征,百姓捐物捐款者逾百万众。有老农捐出年终积蓄,有工匠捐出新制器械,有学子捐出笔墨之资。记得今晨火车站那些百姓吗?他们多是自发前来劳军的。”
正说着,一群渔民打扮的老人突破警戒,跪在帅台下高呼:“陛下!小民等凑钱买了百担咸鱼,给将士们佐餐!望陛下准许!”
皇帝亲自下台扶起老者:“老人家请起。你们生活不易,何必破费?”
为首老人泪眼婆娑:“陛下有所不知,小民之子就是被倭寇所害!这些年朝廷减赋轻徭,咱们日子好了,就盼着有一天能报仇雪恨!今日终于等到王师东征,这点心意算什么!”
类似场景在各处上演。有妇人送来新缝的棉衣,有孩童捧来存钱罐,有商人捐赠整船物资。太子看着这一切,若有所悟:“父皇,这就是您说的'得道多助'吗?”
皇帝颔首:“民心即天心。记住,为君者不是要百姓害怕,而是要百姓心甘情愿为你守护这个国家。”
午时正,出征号角终于吹响。
蒸汽轮机轰鸣,烟囱喷出浓烟,巨大铁锚哗啦啦升起。岸上百姓挥舞彩带,抛洒花瓣,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定远号”舰桥上,俞咨皋下令:“发信号,各舰依次出港!”
旗语翻飞,汽笛长鸣。庞大的舰队开始移动,如钢铁长城般缓缓驶出港湾。水兵们沿船舷列队,向祖国行最后军礼。
皇帝携太子登临炮台最高处,目送舰队远去。太子忽然扯扯父亲衣角:“父皇,儿臣有一问。”
“讲。”
“倭国百姓也会如我国百姓这般爱国吗?我们去打他们,是不是...”
皇帝欣慰地摸摸太子的头:“熠儿能想到这一层,很好。记住,我们打击的是倭国的军阀政权,而非普通百姓。东征之后,我们要在那里兴学校、修道路、施仁政,让倭地百姓也成为大明治下子民。”
他极目远望,舰队已变成天边一串黑点:“正义之师,不仅要能战,更要能治。这其中的分寸,将来需要你细细把握。”
太子郑重颔首,将目光投向无际的蔚蓝。在那里,大明龙旗正迎风招展,引领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大舰队,驶向历史的新篇章。
是夜,《大明日报》号外遍传大街小巷,头版檄文结尾如是写道:
“此去东征,非为土地,而为安宁;非为复仇,而为正义。愿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沧海所至,尽服王化。天佑大明,旗开得胜!”
而此刻的天津港,百姓仍未散去。许多人面向东方默默祈祷,海风中似有若有若无的歌声传来,那是新传唱的《东征歌》:
“龙旗猎猎向东方,铁甲舰船破浪航...”
歌声飘过海面,追随着远征的舰队,飘向遥远的瀛洲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