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65章 第二次科举

第65章 第二次科举(2/2)

目录

皇帝的策略综合了各派优点,且显得务实而富有远见,群臣纷纷躬身:“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

与此同时,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届的科举考试——第二次新式科举,正在北京贡院隆重举行。

有了第一次南京科举的经验以及天工院数年来的大力推广和系统科技的暗中助推,新学思想、格物之理早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此次科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英才,他们不仅熟读经史,更对数学、格物、地理、乃至新兴的“化学”、“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

贡院之外,人山人海。送考的、看热闹的、乃至各大工坊商会前来提前物色人才的眼线,络绎不绝。

“听说这次考题,又有新花样了!不止要写文章,还要演算那叫什么…微积分的?”

“何止!据说还有画图题,要设计一种省力的机械呢!”

“天工院出的那些书,这下可派上大用场了!幸好俺苦读了大半年!”

考场之内,气氛更是紧张而热烈。与以往科举的沉闷不同,此次考试过程中,不时可以听到考生因为遇到巧妙题型而发出的轻声惊叹,或是因为思路豁然开朗而压抑的兴奋低呼。

阅卷过程更是让来自翰林院和天工院的考官们大开眼界,惊喜连连:

? 一名来自广东的考生,其答卷中不仅精准地计算了水流速度与水车功率的关系,更设计出了一套利用齿轮组提升效率的联动装置图,思路之精巧,令几位精通机械的考官拍案叫绝。

? 一名来自南直隶的学子,在“策论”中并未空谈治国方略,而是详细论述了如何利用北方煤矿与南方铁矿,通过优化水路和新建铁路进行调配,以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宏伟构想,其视野之前瞻,仿佛亲眼见过帝国未来的工业蓝图。

? 一名出身陕西工匠家庭的青年,其数学答卷几乎满分,更在附加题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改良望远镜镜片研磨精度的方法。

? 还有考生尝试用初步的化学知识解释金属锈蚀原理并提出防护方法;有人绘制了精细的沿海地图并标注了理想港口位置及防御要点;甚至有人根据农书和格物知识,设计了一种可调节行距和深度的新式耧车!

这些试卷所展现出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章句,而是蓬勃的创造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经史子集功底不如传统士子深厚,但在新学的领域,他们无疑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头脑。

阅卷结束后,主考官徐光启捧着几份最优秀的试卷,激动地向朱啸汇报:“陛下!人才!这些都是经世致用的真正人才啊!其心思之巧,见解之深,远超臣之预料!新学之兴,国之大幸!”

朱啸翻阅着那些充满了图形、公式和奇思妙想的答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通过这些科举选拔出来的,将是未来推动帝国走向更强盛的中坚力量。系统的科技传播与帝国的政策引导,正在结出累累硕果。一个科技与人才并重的盛世,已然拉开了序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