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夜销魂(2/2)
“其四,”朱啸的声音带着一种宏大的构想,“效法太祖‘开中法’之精髓,推而广之!凡运送粮草、军需至九边者,不再仅给盐引,更可换取商会专营之茶引、铁引,乃至新器之‘专利份额’!使天下商贾,利之所在,即为国戍边效力之所向!商路与边防,血脉相连!”
张嫣听得心潮澎湃,凤眸中异彩连连。她虽深处宫闱,却也知民间疾苦,商道混乱。陛下此策,若真能施行,实乃泽被苍生、固国利民的长远大计!更令她心头滚烫的是…
“陛下…是想让臣妾父亲…执掌这皇家商会?”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不错!”朱啸斩钉截铁,目光炯炯地看着她,“国丈人品贵重,清廉自守,此乃根基!昔日在太仆寺,能于微末处展现经营之才,此乃能力!更难得者,他乃国戚,与嫣儿血脉相连,与朕休戚与共!此等关乎国脉、手握巨资之要害位置,非忠诚可靠、心系社稷、且不为各方势力所轻易撼动者,不能胜任!”
他握住张嫣微凉的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与期许:“朕信国丈,更信嫣儿!皇家商会初立,必遭旧有商帮、地方豪强、乃至朝中某些蠹虫的疯狂反扑!唯有国丈这般无惧无畏、一心为公的耿直之人掌舵,朕…才能安心!”
巨大的信任如同暖流,瞬间淹没了张嫣。父亲一生清贫,郁郁不得志,临老竟能得陛下如此重托!这不仅是对父亲的认可,更是对她这个皇后的莫大信任与倚重!她反手紧紧握住朱啸的手,眼中水光潋滟,激动与感激无以言表:“陛下…陛下厚恩!臣妾…臣妾代父亲,叩谢天恩!” 说着便要下床行礼。
“夜深了,不必多礼。”朱啸笑着将她拉回怀中,顺势扯过锦被将两人裹紧。暖帐内春意复燃,他低头吻去她眼角的湿意,声音低沉而充满诱惑:“真要谢朕…嫣儿不妨…再展凤仪?”
张嫣脸颊绯红似火,羞赧地将脸埋入他颈窝,却用行动代替了回答。纤纤玉指挑开他中衣的系带,温软的唇瓣带着无尽的感激与炽热情意,沿着他坚实的胸膛一路蜿蜒而下。红烛摇曳,罗帐轻摇,低吟浅唱交织成一片旖旎的春光,将冬夜的寒冽彻底驱散。
云收雨散,已是后半夜。张嫣累极,蜷在朱啸怀中沉沉睡去,唇角犹带着满足而恬静的笑意。朱啸却毫无睡意,目光清明如寒星。他轻轻抽出被枕着的手臂,悄无声息地披衣下床。
走至外间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白宣纸。他提笔蘸墨,略一沉吟,挥毫泼墨。笔下并非诏书,而是一幅笔触简练却意境深远的写意画——一只振翅欲鸣的玉蝉,伏于青翠竹枝之上。蝉翼轻薄剔透,仿佛能感受到其下血脉的搏动,竹枝挺拔坚韧,迎风傲立。
画毕,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枚小巧田黄冻石印章,郑重地钤于画角。印文正是他登基后命内府篆刻的私章:“天启之宝”。
“王承恩。”朱啸声音低哑。
如同影子般的司礼监大太监无声地从角落阴影中浮现:“奴婢在。”
“待天亮,将此画送去张府,亲手交予国丈。”朱啸将画卷起,递了过去,目光深邃,“告诉国丈:玉蝉伏竹,其鸣自清。商海风急,望持此‘清’字,为朕,为大明,掌好这艘新船。皇家商会筹备章程,三日内,朕要看到条陈。”
“遵旨。”王承恩双手接过画卷,如同捧着千钧重担,深深躬身,悄无声息地退入黑暗之中。
朱啸负手立于窗前,望着东方天际泛起的一线鱼肚白。寒星未退,曙光已现。
皇家商会,这艘承载着国运与民生的巨轮,已在帝后的温存私语与深谋远虑中,悄然启锚。而那位秉性清刚的国丈,手持帝王亲绘的“玉蝉伏竹图”,即将踏入一片比朝堂更诡谲、更凶险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