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回来我要看红薯(1/2)
待凌云将一应军政要务分派妥当,麾下文武或为即将到来的征战而激昂振奋,或为主公那破格的信重而感佩莫名。
然而,长史荀攸与军师戏志才却并两人极有默契地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联袂再次趋步上前,来到凌云面前。
荀攸素来沉稳的脸上此刻带着一抹化不开的忧色,他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恳切:
“主公,您决意亲率五千精骑,远征漠北,直捣刘豹腹地,此计胆略惊人,若能成功,必可收奇效,一举震慑草原诸部。然则……”
他话语微顿,似乎在斟酌最恰当的措辞,眉头微蹙,“攸和志才心中尚有一事不明,思之再三,仍觉忧虑难安,不得不问。”
他抬手指向厅外,仿佛能看到那想象中的辎重车队:
“我军此番乃是长途奔袭,深入敌境,这粮草辎重、军械补给,乃是维系大军命脉之根本。然观主公方才部署,似乎……并未安排庞大的后勤运输队伍随军同行?”
“仅凭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数日干粮,以及战马驮负的有限给养,恐怕……难以支撑大军在广袤草原深处,进行长时间的机动作战乃至激烈厮杀啊。”
“若无稳定补给,纵是再精锐的士卒,亦难为无米之炊,此乃兵家大忌。”
戏志才在一旁微微颔首,他那带着几分病容却依旧锐利的脸上也满是凝重,接口补充道:
“公达所言,正是学生心中所虑。主公,漠南至刘豹部主要活动的漠北区域,绝非旦夕可至。”
“其间路途遥远,水草分布不明,地形复杂多变。若无可靠粮草补给源源不断,我军孤军深入,一旦粮尽,则军心必乱,届时莫说寻敌决战,恐怕未遇强敌,便有师老兵疲、甚至不战自溃之危!”
“千里奔袭,固然神速,然若无后勤保障,实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此事实在非同小可,关乎五千精锐与我军北疆威望,还请主公明示其中玄机,以安我等之心。”
凌云看着眼前这两位最为自己倚重、此刻脸上写满真切担忧的智囊,不由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洪亮而充满自信,在略显空荡的议事厅内回荡。
他站起身,大步走到墙壁上悬挂的那张巨大的北疆及漠北草原地图前,目光如电,手指顺着地图上蜿蜒的河流与模糊的部族标记。
划出一道凌厉无比、仿佛要刺穿羊皮纸的弧线,直插向代表漠北深处的未知区域。
“公达、志才所虑,自是老成谋国、持重稳妥之言,亦是历代兵家正道。然则,”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如同鹰隼锁定猎物般的锐利光芒,那光芒中混合着野望与绝对的自信。
“此次北伐刘豹,我意并非效仿昔日卫青大将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雄厚国力碾压之常规战法。”
“我所欲行者,乃是追溯八百年前,那位横空出世的绝世名将,冠军侯霍嫖姚横扫漠北、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立下不世之功的传奇战法!”
“霍去病?!”荀攸与戏志才几乎是异口同声地低呼出声,两人俱是浑身一震,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与随之而来的狂热精光。
这个名字,对于任何熟知汉史、胸怀韬略的谋士而言,都代表着一种极致的速度、极致的冒险与极致的战功!
“不错!正是冠军侯霍去病!”凌云的声音沉静如水,却蕴含着石破天惊的力量,“其战法之核心,便在于这十六个字——‘长途奔袭、迂回包抄、以战养战、速战速决’!”
他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仿佛在锤打某种信念,“我此番所率五千精骑,非是寻常骑兵。我要他们人人配备双马,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三马!”
“大军只携带最必要的箭矢武器,以及可供数日疾驰所需的压缩干粮与清水,彻底放弃一切笨重迟缓的辎重车辆、营帐、攻城器械!”
“我们要像漠北草原上最迅猛的狂风,像划破夜空的雷霆闪电,利用速度和机动性,绕开匈奴人可能布设的正面防线与巡逻队,避开他们预想的战场。”
“直插其牧场最为丰美、部落相对聚居的后方腹地、软肋所在!”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标识出的、刘豹部族可能赖以生存的核心区域,语气斩钉截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