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326章 国家级战略

第326章 国家级战略(2/2)

目录

“我倒不这么看。”旁边一位一直埋头计算的、来自中科院能源所的院士推了推眼镜,“他的成本核算模型很有意思,引入了‘技术迭代曲线’和‘远期成本摊销’。这个思路,非常超前。他预测的未来五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曲线,甚至比我们内部最大胆的预测还要激进。但……他的推导过程,我反复验算了三遍,在逻辑上,居然是自洽的。”

“逻辑自洽不代表现实可行!”水利专家反驳道,“实验室里的数据,能和戈壁滩上的工程相提并E-n?设备腐蚀、风沙损耗、极端气候影响……这些他考虑了吗?”

“他考虑了。”坐在末尾的一个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年人忽然开口,他是地质大学的教授,专攻干旱地区地质环境,“报告第七章,‘项目运行环境风险评估及应对方案’,三万多字。从盐雾腐蚀的涂层材料选择,到风沙对光伏板清洁效率的影响模型,再到极端高温下的电路系统降温方案……他考虑得,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周全,周全到……可怕。”

会议室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重新低头审视着这份报告,越看,心头的震惊就越重。

这不像是出自一个人之手,更像是一个集结了能源、水利、化工、地质、经济、气象等数十个领域顶尖人才的超级团队,耗费数年心血才磨出来的结晶。

坐在主位上的,是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一言不发地听着专家们的争论,手指在报告的封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些复杂的数据和模型上,而是落在了报告的最后一章——“战略意义与长远影响”。

“……本项目不仅是解决瀚海省水源危机的单一工程,更是探索中国西部地区能源与水资源困境的破局之路。它将建立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将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态劣势(干旱、强日照),转化为最大的经济优势。一旦成功,此模式可在新疆、内蒙、甘肃、青海等广大西部地区复制推广,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和水资源分布格局,其战略价值,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

不亚于“两弹一星”!

好大的口气!

但不知为何,这位见惯了宏大叙事的副主任,在看到这行字时,心脏却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

他看到了这幅蓝图背后,那足以改变国运的磅礴未来。

“这份报告的作者,叫江澈?”他忽然开口问。

秘书立刻回答:“是的,主任。瀚海省发改委副主任,今年刚满三十二岁。”

三十二岁……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副主任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全国地图前,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西部那片广袤的黄色。

“同志们,我们过去搞西部开发,思路一直是‘输血’。从东部调资金、调资源、调人才,去弥补西部的先天不足。但是,这份报告,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思路——‘造血’!”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利用西部自身的特点,把劣势变成优势,让它自己生出血来!这个思路,价值连城!”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专家。

“成本高?技术有难度?当年我们搞原子弹的时候,成本高不高?技术难不难?我们连算盘都凑不齐,不也搞出来了吗?”

“我同意这位江澈同志的观点。这个项目,是一场赌博,但我们必须赌!因为它赌的,是整个西部,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

“接中枢办公室,我需要立刻向最高层做紧急汇报。”

电话接通,他沉声道:“……情况就是这样。我的意见是,立刻成立中央层面的项目论证小组,将此项目,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这不是一个省的工程,这是我们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号工程’!”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传来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

“同意。这个工程,要有一个响亮的代号。”

副主任看着地图上,艾丁湖那片曾被称为“西海”的蓝色,脱口而出。

“就叫,‘西海工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