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江澈的坚持,一份长达百页的可行性报告!(2/2)
小小的办公室,已经变成了一个被草稿纸淹没的洞穴。地上、沙发上、茶几上,甚至窗台上,都堆满了写满数字和图表的纸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墨水味和泡面味。
江澈就坐在那片纸的海洋中央,他穿着一件白衬衫,袖子卷到手肘,领口的扣子解开了两颗,头发凌乱,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他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一个啃了一半的馒头,双眼布满血丝,却亮得吓人。
看到小王进来,他只是抬了抬眼,含糊不清地问:“风能那部分的数据,核对完了吗?”
小王愣愣地点头:“啊……核对完了,您昨天半夜三点打电话说的那个数据,我找气象局的老同学问了,您算的一点没错!”
江澈“嗯”了一声,抓过一张新的稿纸,头也不抬地继续写了起来。
小…王默默地把饭盒放在唯一还算干净的桌角,又悄悄地退了出去。关上门的那一刻,他靠在墙上,心脏还在怦怦直跳。
他忽然觉得,楼里那些说江主任疯了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
那不是疯子的眼神。
那是一种极度专注、极度自信,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被他踩在脚下,一切规律都在他掌控之中的眼神。他不知道江主任在做什么,但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一件足以颠覆整个瀚海省的大事,正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被一个被所有人当成疯子的年轻人,一点点地创造出来。
第七天,黄昏。
当最后一缕夕阳的光辉从窗帘的缝隙里溜进来,给满屋的纸张镀上一层金边时,江澈终于停下了笔。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着连日来的疲惫与尘埃。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骨节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响声。
在他面前的办公桌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叠厚厚的、超过百页的稿纸。墨迹未干,还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封面,是一行他用尺子比着写下的、方方正正的黑体字:
《关于在艾丁湖地区建设“风光水”一体化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之可行性报告》。
这不是一份“构想”,更不是什么科幻小说。
这是一份从资源评估、技术选型、工程设计,到成本核算、投资回报分析、生态影响评估,再到产业链布局、社会效益预测,无所不包的,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项目报告。
里面有详尽到令人发指的数据表格,有复杂到能让大学教授都头皮发麻的数学模型,还有数张他亲手绘制的、包含了光伏矩阵、淡化厂房、输水管网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蓝图。
最核心的部分,是成本核算。
他利用自己来自未来的信息优势,精准地“预测”了未来几年内光伏产业的技术突破和成本雪崩,并以此为基础,大胆地引入了“远期成本摊销”和“阶梯式投资”等超前概念。
他用无可辩驳的计算证明了:在项目运营的第八年,这个看似烧钱的无底洞,将首次实现盈亏平衡。第十年,其发电成本将低于火电。第十五年,它将成为整个瀚海省新的、也是最稳定的经济增长极。
这份报告,就是他打造出的一艘诺亚方舟。
他要用它,载着自己,也载着整个瀚海省,驶出那片正在逼近的沙漠。
江澈将报告仔细地装订好,放进一个厚实的牛皮纸袋里。他洗了把脸,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衫,对着镜子,将自己乱糟糟的头发梳理整齐。
镜子里的男人,虽然眼底还有着浓重的疲惫,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深邃。
他知道,报告写完,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怎么把它递上去,递到能拍板的人手里,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直接交给钱振华?那无异于肉包子打狗。这位副省长会一边夸赞他“研究深入”,一边将这份报告锁进保险柜的最深处,直到它和那些旧档案一样,烂成一堆废纸。
他必须越过钱振华,直接捅到乔振东那里。
而且,不能是私下递交。私下递交,乔振东依然可以把它压下来,慢慢研究,慢慢权衡。他必须让这份报告,以一种最正式、最公开、最不容忽视的方式,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里。
江澈拿起那只黑色的保温杯,重新泡上一杯滚烫的茶水。
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待着。
他在等一个电话。一个他算准了,今天之内,必然会打来的电话。
果然,不出十分钟,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机,发出了刺耳的铃声。
江澈不紧不慢地走过去,拿起听筒。
电话那头,传来钱振华秘书那公事公办的声音:“江主任吗?钱省长让我通知您,调查组的工作已经开展一周了,请您明天上午九点,到三楼会议室,汇报一下您的‘科学评估’进展。”
来了。
江澈的嘴角,勾起一个难以察觉的弧度。
“好的,请转告钱省长,我一定准时到。”他平静地回答。
挂掉电话,他看了一眼桌上那个沉甸甸的牛皮纸袋。
明天,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这个“疯子”,到底有多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