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暗刃与明牌(1/2)
陈曦回到“金梭”项目组,将家族的纷扰暂时压在心底,重新投入那片没有硝烟却同样凶险的技术深水区。然而,他很快发现,项目组内部的气氛有些异样。一种微妙的、难以言说的紧张感在空气中弥漫,尤其是在涉及即将开始的迁移路线图首批试点单位数据对接的准备工作上。
几位负责对外协调接口的工程师,在非正式场合向他透露,原本沟通顺畅的几个试点单位,近期态度变得有些含糊和拖延,总以“系统兼容性需要进一步测试”、“内部流程需要重新审批”等理由,推迟提供关键的数据接口规范和测试环境。
这反常的拖延,让陈曦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迁移路线图的实施,是“金梭”项目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容不得半点闪失。任何在数据对接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在未来被无限放大,成为攻击项目的借口。
他立刻召见了负责安全监控的“山猫”。
“试点单位那边的拖延,有没有发现异常?”陈曦直接问道。
“山猫”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冷峻:“我们监测到,在过去两周内,有三个试点单位负责对接项目的关键技术人员,其个人或直系亲属的境外账户,有异常的资金流入。金额不大,来源经过多层伪装,但模式高度相似。”
陈曦的心沉了下去。金钱收买,这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方的目标很明确——不是在技术上正面击败“金梭”,而是在实施环节制造障碍、埋下隐患,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进行数据破坏或窃取。
“能锁定具体人员和可能泄露的信息范围吗?”陈曦追问。
“初步锁定了几名可疑人员,但他们接触到的都是非核心的、前期准备阶段的技术文档和接口规范。”“山猫”回答,“目前看,更像是试探和制造混乱。但很难保证,他们下一步不会接触到更敏感的东西。”
这是一把藏在暗处的刃,不知道何时会刺出,也不知道会刺向哪里。陈曦意识到,他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在迁移实施开始前,清除这些隐患,或者至少,让这些“暗刃”失效。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启动“金梭”新架构中,一个尚未对外公布的高级功能:“动态数据指纹与行为溯源”。
这个功能可以为流出项目的每一份电子文档,打上独一无二、且与特定接收环境和接收者绑定的隐形“数据指纹”。一旦文档被非授权复制、转发或在非预期环境中打开,系统不仅能立刻报警,还能精准定位泄露源头和传播路径。
同时,他下令对所有即将与试点单位交互的数据接口,加载“行为模式分析”模块,实时监控对接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操作模式。
这是一张需要谨慎打出的“明牌”。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向潜在的对手暴露了“金梭”在数据安全和行为监控方面的部分底牌。但陈曦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震慑和预防,比隐藏实力更重要。
他亲自起草了一份措辞严谨、引用了相关保密法规的《数据安全与合规对接告知函》,附上了部分(非核心的)数据指纹和溯源能力的说明,发送给了所有试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对接团队。
函件发出的效果立竿见影。那几个被“山猫”锁定的可疑人员,几乎在收到函件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变得异常“安分守己”,对接工作的拖延也明显改善。显然,对方收到了强烈的警告,不敢再轻易动作。
潜在的危机被暂时遏制,但陈曦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对手绝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一定会寻找新的漏洞和攻击方式。
就在陈曦忙于清理“金梭”项目外围的暗刃时,陈玥在默薇资本内部面临的,则是一场更为直接的、短兵相接的权力博弈。
以集团副总裁孙建成为首的几位元老,联合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集团战略方向与风险控制的若干建议》的提案。提案洋洋洒洒数十页,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反对陈玥提出的“向硬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的激进转型计划,主张坚守默薇资本传统的金融投资和地产开发等“核心优势业务”,并隐晦地指出,年轻领导者缺乏经验,贸然转型可能将集团带入巨大风险。
这份提案,如同一份公开的“逼宫”檄文,在集团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支持陈玥的改革派和拥护元老的守成派,界限分明,争论不休。资本市场的嗅觉更是灵敏,默薇系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