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五八四合院:空间在手,女神我有 > 第62章 假面之行,暗助家国

第62章 假面之行,暗助家国(1/2)

目录

初夏的风带着燥热,吹得人心头发慌。李晓东站在镜子前,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硅胶面具——这是系统奖励的百变面具,能完美贴合脸型,改变容貌气质,连声音都能微调。旁边放着一套灰色的干部服,熨帖笔挺,口袋里揣着系统新给的身份证明:“陈志远,电子工业部特聘工程师,专攻无线电技术。”

今天他要去电子工业部一趟。赵刚那边传来消息,彩色电视机的技术资料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但研发团队在显像管材料上遇到了瓶颈,几次试验都失败了,急得团团转。李晓东空间里恰好有相关的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这些东西若是直接拿出来太扎眼,只能用“陈志远”这个身份,以技术指导的名义送过去。

戴上面具,镜中的人瞬间变了模样。眉眼变得更深邃,鼻梁高挺了几分,下巴线条硬朗,气质沉稳中带着几分书卷气,完全看不出李晓东原本的影子。他对着镜子试了试声音,低沉浑厚,带着点北方口音,和“陈志远”的籍贯信息对上了。

“还行。”他满意地点点头,换上干部服,拎起一个黑色的公文包——里面装着伪装成“研究手稿”的资料,出门骑上了那辆半旧的自行车。

电子工业部在长安街附近,一栋灰砖小楼,门口有哨兵站岗。李晓东拿出身份证明,哨兵仔细核对后,敬礼放行:“陈工程师,赵参谋在三楼会议室等您。”

“谢谢。”李晓东微微颔首,步伐沉稳地走进大楼。楼道里人不多,偶尔有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匆匆走过,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焊锡味和纸张的油墨香。

三楼会议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激烈的讨论声。李晓东推开门,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过来。赵刚第一个站起来,热情地迎上来:“陈工程师,可把您盼来了!”

“赵参谋客气了。”李晓东伸出手,声音平稳,“路上有点堵车,来晚了。”

“不晚不晚,快请坐。”赵刚把他拉到主位,向众人介绍,“这位是部里特聘的陈志远工程师,在无线电和显像管技术上有很深的研究,特意请他来给咱们指点迷津。”

会议室里的人都是国内顶尖的电子专家,起初还有些怀疑,但看到李晓东从容不迫的样子,又听赵刚说得郑重,都客气地打招呼。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扶了扶眼镜:“陈工程师,我们在显像管的荧光粉材料上卡壳了,试了好几种配方,发光效率都达不到要求,您给看看?”

李晓东接过他们递来的实验报告,快速翻阅着。上面的公式和数据密密麻麻,思路是对的,但在材料配比和烧制温度上有明显偏差。他放下报告,拿起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新的分子式:“问题出在稀土元素的配比上,你们用的是镧系混合稀土,其实可以试试单独提取铕元素,再加入百分之三的钇,发光效率能提升至少百分之四十。”

老专家眼睛一亮:“铕元素?我们试过,但纯度不够……”

“我这里有个提纯工艺。”李晓东又写下一串工艺参数,“用萃取法,分三次提纯,纯度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他写的正是空间资料里的成熟工艺,简单高效,适合当前的设备条件。

众人围过来看,低声讨论着,脸上的怀疑渐渐变成了惊叹。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问:“陈工程师,您这工艺……是怎么想到的?太巧妙了!”

“偶然看到的国外文献,自己琢磨了几年。”李晓东半真半假地说,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他知道,越是云淡风轻,越不容易引起怀疑。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李晓东耐心地解答着众人的问题。从显像管的结构设计,到电子枪的发射效率,再到整机的电路集成,他都讲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偶尔还会在图纸上画出几个关键部件的改进方案,每一个建议都切中要害。

老专家越听越激动,最后紧紧握住李晓东的手:“陈工程师,您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了您这些指点,我们至少能少走三年弯路!”

“只是尽点绵薄之力。”李晓东抽回手,拿出公文包里的“手稿”,“这里有些我以前的研究笔记,或许对你们有用,留下吧。”

笔记里详细记录了彩色电视机的核心技术细节,从材料配方到生产流程,甚至还有几个关键设备的改良图纸,都是当前最急需的。赵刚接过笔记,翻了几页,激动得手都在抖:“陈工程师,这份礼太重了!我代表部里谢谢您!”

“都是为了国家的电子工业。”李晓东站起身,“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